生存基点
生存基点 (第2/3页)
、近,都还只是地球上的概念。其实,一切都是相对,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的结构高度相似。也就是说,我们摘下一片草叶,很可能抖落了一大堆“太阳系”;而我们现在所认知的“银河系”,则可能是另一个空间中小鸟羽毛间的尘埃。
说草叶,说尘埃,也只是以我们自己习惯的基准在作比喻。其实不存在这种基准,只有那万古旋流的无形无态,无边无际。瞬息之间,能让一切都归于洪荒。
瞬息之间,归于洪荒。这就产生了人类的“第一生态原理”。
那么,脆弱的人类该怎么办呢?这就出现了“第二生态原理”。
二
人类是一个密集的群体,极易因惊吓而敏感,因敏感而传染,爆发群体性的心理灾难。因此,一切智者为了避免人们被“瞬息之间,归于洪荒”的事实所惊吓,都心照不宣,实施适度的群体性隐瞒和转移。
这就像对一个朝不保夕的病人,不让他看太准确的病情报告,而把他的注意力引向窗外的白云,云下的远山,山间的寒林,林下的人影。
这是人类无奈而又机智的自我保护,合情合理,无可厚非。世间的种种蓝图、纲领、宣讲、竞争、游戏、赌博,皆由此而生。
让人们在忙碌中忘记太空劫难,在奋斗中转移天文恐惧,在欢乐中淡化悲剧认知,在比赛中分散毁灭预感……
于是形成了“第二生态原理”,那就是:为了阻挡集体恐慌,允许心理转移。
人类的自我保护,当然是出于生存本能。按下来的问题是,如果更换一种超越人类的宏观目光,那么,人类是否值得自保?
这种超越人类的宏观目光,是一种宇宙大审判,我们也可以拟人化地称之为“上帝的目光”、“梵天的目光”、“如来的目光”。在这些神圣目光的审核下,人类该不该继续存在?
换一种简单的问法:在地球上无数的生物品类中,人类是不是特别优秀?
答案是肯定的:人类特别优秀。
优秀在何处?这就靠近了人类的“第三生态原理”。
三
不管宇宙多么浩瀚,生物多么繁茂,迄今为止,可以断言人类具备一系列其他物种所没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