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哪里

    我在哪里 (第3/3页)

了自己生命的汁液。

    “我”是这副躯体吗?不是。躯体被中国古人戏称为“区区五尺”、“皮囊肉身”,由一系列感知器官组成,而佛教又认为那些感知极不可靠。人禽之别在于精神,而人的躯体却必然会处处与精神叛逆,因为它严重地受制于机能、欲望、疲劳、伤残、衰竭、死亡。可见,这副躯体不可能成为“我”的真正代表。

    确实,诚如佛教所言,“我”是一种没有自性的空相。

    前面说过,“我”像一个井口。但是,由“我”入口,井底却没有“我”。

    没有“我”的井底,比“我”宏大,比“我”重要。因此,“我”被放空了。

    只有人类,才能进入这种“自我否定”的涅槃境界。这不是“我”的悲剧,而是人类的圣洁。

    于是,一些高层智者进入了一个更峻峭的精神高地:无我。

    “我”,曾经那么精彩,而到头来却自我消解。这就像一脉水流,负载过轻叶,负载过重木,负载过竹筏,负载过船楫,而到了江河宽阔处,水流融入了大海,不见了。

    六

    “无我”,是一种宏观思维的自然导向,但对社会上的多数民众来说却很难达到。

    多数民众,愿意过“安分守己”的寻常生活。所谓“安分守己”,就是在他人的缝隙中寻找我是谁。但是,既然是“他人的缝隙”,就会时时碰撞到他人,一碰撞,就必须守护自己的生存空间。然而他人也都在这么做,于是摩擦不断,冲突不断,烦恼不断,嫉恨不断。环视日常生活,从官商高层,到邻里市井,莫不如此。谁都想“安分守己”,却谁也做不到。

    民众中那些能力较强的人,不满足于“安分守己”,想用自己的力量改变环境。他们很可能成功,但也随之产生与他人更尖锐的冲撞。

    这就是说,本想守着“我”而跋涉人生,却总会遭遇丛丛荆棘。本想抱住“我”而不骚扰别人,到头来还是伤痕累累。

    因此,守着“我”、抱住“我”,都没用。唯一的出路,是把“我”看空。

    七

    把“我”看空,也就是放弃对“我”的执着。

    这是精神的一大解放,心灵的一大解脱。

    “无我的空境”,是世间人生的最高境界。

    无我,让自己由世俗之人变成了天地之人,腾身界外,气度悠悠。

    无我,让自己放逐了年龄,放逐了履历,放逐了身份,成了一个不会衰老,不怕搜索,没有上级,没有下级的全然通脱之人。

    无我,让自己没有亲信,没有闺蜜,没有同党,没有帮派,成了一个“四海之内皆兄弟”、“九域之外无仇怨”的彻底开放之人。

    无我,让自己无避损失,无避病痛,无避死亡,成了一个能够面对一切祸害而不会奔逃的大勇大健之人。

    无我,让自己看淡专业,看淡地域,看淡血缘,看淡国别,成了一个翱翔天极而不觉陌生的融合万方之人。

    “无我空境”,清清朗朗地成了天地元气的流荡之境。这就像未被雾霾污染的天宇,看似不着一物,却让万物舒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