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节 黄帽子坟

    第十二节 黄帽子坟 (第2/3页)

走动得更勤了。时不时的,刁二先生还会来杨家找找茬儿,却也找不出个甜酸来。更何况谁家的茬儿他不找呢?他就是个整天不让别人过太平日子的家伙。

    杨成龙从十来岁起就跟着杨铁匠干活,先拉风匣,再举钳子,后抡大锤打锄头、挂马掌,杨铁匠干啥他干啥。到后来,杨铁匠会啥他会啥。村里村外的人都说,别看这还是个半大孩子,可干的活儿要比他爹还细作,漠北又出了一个小杨铁匠。非但如此,别看杨成龙打小是漠北人说的那种瘦筋扎拉(不粗壮)的身子骨,可胳膊头子的力气却很大。他常常把那铁匠炉的一些物件拿在手中耍来耍去,岁数大一些时竟能把那几百斤重的铁砧子挪来挪去。对此,有几个听过《隋唐演义》的漠北村人就开玩笑说:“这小杨成龙莫不是个李元霸托生的?”

    夏天,西辽河两岸多是那种桑拿天,热乎乎的空气又湿又闷,逼着人们往河水里跳。西辽河两岸的人们都是好水性,孩子们打小就敢跟着大人去河水里玩闹。两岸十来岁的小孩子更是光着腚拉帮结伙地跑进西辽河,河北岸梅林地的僧格、巴图,河南岸下伙房的吴二魁、漠北村的刘三檩都是好水性,一个猛子扎下去老远才露出头来,像一只只水鸭子,晃动着小脑瓜在河水中漂浮着。河南岸的杨成龙、河北岸的桑杰扎布也都是其中的一员,而且水性尤其好。他俩可以仰身躺在河水上,也可以在波浪中任意翻滚。孩子们玩得兴起时,还会分成帮打水架,用手掌向对方推水,或用双手把河水扬向对方,在水花中扑打着,叫喊着,戏闹着。打水仗时最常见的是,河北岸的孩子自成一帮,领头的是桑杰扎布;河南岸的孩子自成一帮,领头的是杨成龙。孩子们闹累了,就近往沙滩上一躺,让热烘烘的太阳光晒干肚皮上的水滴。

    有时候,桑杰扎布和杨成龙还会并排地躺在一起,一个身体略胖皮肤白皙些,一个身材略显瘦小皮肤微黑一点儿。小杨成龙在大马倌家待了好几年,蒙古话说得好,回到杨铁匠家汉话又很快会说了。两个孩子说起话来,更多的时候说的是蒙古话,叫起名子来他叫他巴雅尔,他叫他桑杰扎布。两个孩子有的时候还脚对脚比脚丫子,自然是桑杰扎布的脚要肥大些。但脚趾甲都是一样的,脚小拇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