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传国玉玺引发的朝堂激荡

    第228章 传国玉玺引发的朝堂激荡 (第3/3页)

!”

    礼部侍郎薛瑄薛德温这个时候也站出来,微微躬身应和道:“臣附议,迎回传国玉玺实乃我大明之幸,绵延国运,庇佑祚福,至于复置朵颜三卫,不过是苦寒之地,鞑子逐水草迁徙栖息之所,既能显我大明之义,又能结鞑靼之善,比邻友好,互市通商,安居立业,实在边墙内外百姓之福,载入史册,功绩彪炳也!”

    “臣等附议!”

    随着朝堂上一个个的朝臣们站出来,意气风发,就像是开疆扩土名垂青史一般的兴奋,就像是那传国玉玺是他们新纳小妾的生辰八字一般诱人心脾。

    可诡异的是,内阁的诸位大臣,一言不发;小太子的心腹南书房的几位大臣也没有说话,至于军机处,呃,于大爷自从抛出这个烫手的山芋之后,就默默的退了回去,也是一言不发,这让很多人感到意外。

    景泰帝更是有些恍惚——难道朕这侄儿,又有啥心思不成?你怎么不提前通知叔叔啊,叔叔好配合你呀!

    这个熊孩子啊,不能处啊!

    这个时候,景泰帝朱祁钰忽然看到一个官员站在朝堂之上,也和其他老迈的大臣一样没有说话,定睛一看,竟然是新入南书房的吏部右侍郎李贤。

    嗯,相比其他老狐狸,这个年轻点,应该是个好突破口。

    “李贤,你怎么看,朕看你一言不发,可是有什么思虑,说来听听!”

    朱见深也看向李贤,这个新进投入自己阵营的“年青”大臣,也是有几分探究他真正实力的想法。毕竟这位也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贤臣良相,更是名正言顺的大明内阁第一位首辅呢。

    只见李贤苦笑了一下,走上前,缓缓的说道,“臣只是有些好奇,依稀记得景泰四年十月,瓦剌大汗也先曾经遣使上书,书中曾提到‘往者元受天命,今已得其位。尽有其国土、人民、传国玉宝。宜顺天道,遣使臣和好,庶两家共享太平’……”

    “那这传国玉玺怎么就跑鞑靼手里去了呢?”

    “这传国玉玺真假还未有定论,谈及其他,是否有些不太妥当?”

    呃?

    纳尼(ÒωÓױ)!

    还有这等事?

    景泰帝朱祁钰的脸色一下子就拉了下来,一时间有些生气的转头对朱见深说道:“这事就交给太子去办吧,都打探清楚在来禀告于朕!”

    “退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