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2章 秉烛之人

    第522章 秉烛之人 (第2/3页)

:“确是老夫几个不成器的手下,叫什么‘洛州七怪’……咳咳!七人同出、只活下来三个,杨少侠身手之强,老夫……老夫也是十分钦服。”

    杨朝夕听罢,气得便要腾起,这才想起自己被捆缚在石榻上,如今尚未脱身。不由怒道:“方世伯既要差人害我,何必又假仁假义、留我在此?要么现在便可动手,要么放我下来、小侄便与你放手一搏。”

    “稍安勿躁、稍安勿躁!”

    方梦得连连摆手道,“杨少侠,我易水阁自有易水阁的规矩,那便是‘拿钱办事,童叟无欺’。方才一说过啦!有人用一千七百两犒赏了元休他们,比《两京头资榜》上刊给你的赏格还高,元休他们便对你恨之入骨,此事也已作罢啦!再过些时日、待新的《两京头资榜》雕印出来,你杨少侠的名号、便会从上面剔除,是为下榜。”

    杨朝夕不由目瞪口呆:“可是,小侄先是连杀了易水阁四名刺客,今又以长剑、暗器打伤数人,易水阁也不管不问么?”

    方梦得再度摆摆手,不以为意道:“我易水阁明面上是个刺客帮派,实际上也不过是个做人头买卖的商货行罢了。凡入易水阁的刺客,不论‘永籍’还是‘临籍’,皆要签一份契书。

    这契书打头两句,便是‘死生有命、富贵在天’,意思是想要挣这份银子,便要有被人反杀的觉悟。‘洛州七怪’既不敌你,被你反杀,也是活该。不过那四人若有家小,抚恤银还是会给送去一些,免得其他刺客寒心。”

    杨朝夕听罢,竟已无言以对。想了想才又道:“那么,肯花一千七百两银子救我性命的姑娘、又是何人?小侄必牢记此恩,他日定涌泉相报。”

    方梦得眼珠一转,忽地露出狡黠之色:“原本这姑娘千叮咛、万嘱咐,不许我泄露她姓名。不过老夫瞧她一片痴情、处处替你着想,也不忍教她芳心空许,便悄悄告知你。只是他日你二人再会,可千万莫供出老夫啊!”

    杨朝夕四肢被缚,无法行礼如仪,只得干瞪眼道:“方世伯!小道保证守口如瓶,这总行了吧?那姑娘究竟是谁?莫卖关子,快与我说来!”

    方梦得又是一阵犹豫,才抬眸苦笑道:“其实当时,天已昏暗,老夫并不在场。那姑娘便似凭空冒出来一般、直接摸出来一百七十两金铤,要元休他们留你一命。

    元休不肯,当场便被她一掌拍晕,其他刺客再不敢造次,自然欣然拿了银钱、明哲保身。这些事情还是他们回来后禀报于我的。那姑娘自称‘林孤月’,说是什么熊耳山‘雌雄双霸’之一。”

    杨朝夕听到此处,哪里还不明白救他之人是谁?

    当日他从邙山下来,急欲找寻关大石的下落,以报父仇。幸得柳晓暮一路劝解,才令他终于改了主意,决定先隐去真实身份、去通远渠抢夺那如水剑。

    于是二人便从“杨”“柳”两个姓氏中,各取一“木”,凑成“林”字;又取“孤阴不生、独阳不长”之意,各自化名为“孤月”“独阳”,这才杜撰出熊耳山“雌雄双霸”的名号来。

    是以一听到“林孤月”这个名字,毫无疑问、定是柳晓暮在暗中相助。作为道友,也唯有她肯拿得出这许多银钱、强势将他救下。至于方梦得所言“一片痴情”“芳心空许”云云,自是因他并不认得柳晓暮,才弄错了情、会错了意。

    方梦得见杨朝夕久久不语,便知这姑娘他定已认出,于是也不焦急,静等他心中翻波起浪。

    便是这忽然静下的时刻,方梦得才嗅到一阵腥臊之气、似从石榻上传来,不禁皱眉道:“什么气味?”

    杨朝夕立时回过神来,面色大窘,结结巴巴道:“方世伯,方才、方才一时没忍住……屙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