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七章 骆驼计划

    第二百八十七章 骆驼计划 (第2/3页)

    跑了大半夜也疲劳了,阮小二安排了房间,柴林等三人安歇不提。

    天刚亮,柴林三人乘船赶奔粮食加工坊,这个加工坊位置不显眼,而且全部用的是沧州调来的工人,竟然没有被董平发现,一船一船的稻米上岸,运进去,一船一船的大米运出去,一片繁忙,除了赚取加工费,还获得了巨量的稻糠。

    院子比较大,占地十几亩,机器也分散。

    就加工三种粮食,小麦、谷子、稻米。

    十几头健壮的毛驴在圈舍里悠闲的吃草,也不用辛苦的干活。

    马灵挺纳闷,说:“粮食坊毛驴不干活,在休息啊。”

    柴林说:“这些毛驴是拉大车给城里各粮店送粮食的,最近不是跟董平闹僵了,要保持低调,所以暂停了为城里送粮食,咱们这粮食坊主要是代加工,为各大粮食商行加工精粮。一天加工十来万斤粮食,光下脚料就两万多斤。”

    “一共十二台机器,每天加工十来万斤的粮食,这产量也是厉害极了,哥哥要这么多下脚料是饲喂马匹吧。”马灵说。

    柴猛说:“哥哥要实现畜力化,也就是耕地、拉车、驮东西全部用牲口取代人力,这就需要大量的牲口,牛马毛驴骡子,多方面发展。”

    马灵突然想起来了一件事情,说:“我曾到过甘州、肃州一带,也就是西夏的贺兰山附近,那里的骆驼铺天盖地,数以十万头计算,当地牧民非常渴望把骆驼销售出去,当地大部落欺压小部落,小部落获得铁器、茶叶非常困难,咱们可以把他们那边的骆驼贩运过来,给商队来运输货物还是很方便的,载重量可比骡子大。”

    长途运输骡子也就驮二百斤,但是骆驼可以驮三百斤。

    “是个重要发展方向,许多地方除了官道,小路跟本不通马车,咱们没那么多骡子,可以用骆驼来凑,等训练完成了,我安排段景住兄弟的商队去联系联系,尽快实现咱们的畜力化。”柴林道。

    贺兰山附近是重要的骆驼产区,号称骆驼之乡。骆驼虽然号称沙漠之舟,但是并非只能在沙漠用,丝绸之路上跑长路的商队基本都是骆驼,精挑细选的健壮骆驼可以驮着三四百斤的货物每天行走一百多里。而且骆驼的耐粗饲料能力无与伦比,饿极了它们连仙人掌都敢吃,在沧州、在山东一带骆驼简直是如鱼得水,活的太滋润了。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