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4.隔离教育

    264.隔离教育 (第3/3页)

。”

    “其实我找你,还真的是有一件别的事情。”杰西卡拿出手机,给简渊看了一段视频。

    这是网络上的视频,居然是国外的育儿经,大概内容就是网络上的外国妈妈们互相交流任何培养孩子。

    现在的美国家长,都受到行为主义心理学创始者约翰华生的影响。这个约翰就是心理学会的创始人之一。

    约翰认为,孩子对母爱的需求源自于对食物的需求,母亲和孩子过度亲密会阻碍孩子的成长。也就是说婴儿对目前的依恋,并非是感情,而是一种对营养物质的回报。

    这个理论目前受到广大西方家庭的认同,因为在西方的思想哲学里,孩子和成年人其实是不同的存在,也就是说婴儿的等级是低于成年人的。

    这个最通俗、最明显的标志,就是英语中婴儿是用“it”来表示。这就相当于中文里的婴儿不是“他”或者“她”来形容,而是用“它”来形容。

    在西方宗教式的思维眼中,人之所以成为人,是因为有灵魂的存在,而不是有了身体。换句话说有灵魂的身体才是人,没有灵魂的生物肉体就不是人。灵魂才是主导了人的概念,而灵魂的存在形式又往往被强制性的和人的主观意识联系起来。

    亚里士多德区分了动物变为人的阶段:vegetative  soul(植物灵魂)、animal  (动物)、and  finally  human(人)。所以在发育早期的婴儿因为没有主观意识的存在,并不被当做人看。

    再往后,基督教相关的释义中,婴儿也是一种基本上低于人的地位存在,比如《犹太法典》中婴儿地位低于女人,不可因婴儿而危及到女性生命的内容。在婴儿夭折率相当高的中世纪,婴儿基本是量产的。那是人类史上最黑暗的时代。婴儿没有主观意识,所以被视为没有灵魂的产物,很难被视为完整的人。

    也就是说,婴儿只会进行无意识的选择,吃喝拉撒,不存在记忆,不存在理智的思维

    当然了,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西方人已经不这么看待了。但是这还是影响到了西方人的一些观念,比如认为婴儿是没有感情的,只有本能的生命需求,所以对父母的爱,这个时候是不存在的。只有在成长过程中的接触,感情在血脉下的维系日益变深,才会出现亲情。

    所以约翰的行为实用心理主义,在这方面占据了主导。广大的家庭都觉得,满足婴儿的物质需求,母亲和婴儿不应该过于亲密,这样对婴儿的发育有好处。

    这就是隔离教育。

    因此杰西卡给简渊看的视频里,都是类似的内容,隔离母亲和婴儿之间的关联,让孩子尽快能达到情感独立的性格坚强。

    看完视频,杰西卡说道:“虽然我也觉得有道理,但还是觉得有些残忍了。”

    简渊微微皱眉,说道:“有道理吗?我怎么感觉......虽然约翰是心理学会的创始人之一,但是对于这个观点,我不能认同。”

    “有什么想法吗?”杰西卡问道:“我就是觉得这种教育方式有些残忍,虽然孩子在这个年龄根本没有记忆,不存在理智和思想,但看着孩子哭的样子,还是觉得有些难过。”

    简渊说道:“我现在说什么都没有用,这个理论毕竟是约翰提出的,他是美国心理学的奠基人之一,也是心理学会的创始人之一。我现在想颠覆他的理论,靠着语言是不够的,要拿出证据。最好的办法,就是做实验,然后拿出实验数据证明。”

    杰西卡来了兴趣:“我能帮到你什么吗?”

    简渊想了想,说道:“我已经有一些想法了,但是这个实验有些残忍。不过如果能救这么多无辜孩子的话,有些残忍的事情,还是要做。”

    “你不会打算用孩子做实验吧?不,绝对不行!你忘了小艾伯特实验了?”杰西卡心中一紧。

    “当然不是用孩子,而是用别的代替,比如......猴子。”简渊说道:“虽然很残忍,但如果能挽救更多的孩子,我觉得这个恶人,我可以当。”

    杰西卡想了想,说道:“好,我和你一起!”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