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0章 杨家将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

    第1020章 杨家将 (第1/3页)

    【杨家将】

    杨业,原名杨重贵,河东太原人,父亲是麟州刺史杨弘信。初追随河东节度使刘崇,刘崇建立北汉,提拔杨业为建雄军节度使,坐镇边关重镇——代州,杨业在此长期与契丹人作战,令契丹人闻风丧胆,人送外号「杨无敌」,后被刘崇赐国姓,更名为「刘继业」,排在刘承钧子侄辈。太宗灭北汉后,杨业归附大宋,太宗复其本姓杨,又去掉了北汉色彩浓重的「继」字,从此改名为杨业。

    因杨业长期在代州抵御辽国,所以太宗仍旧让他坐镇代州,给予了他充分的信任,而杨业也没有辜负这份信任。

    此前辽景宗三路伐宋,杨业作为潘美的副手,在雁门关大破辽军,击毙辽国驸马爷,生擒辽军总指挥李重诲,威震雁门关。杨业也因功获封云州观察使。据说从此之后,辽军望见「杨」字大旗就惊慌溃散。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何况杨业有个天生的缺陷——降将出身,这也是导致他日后牺牲的一个重要原因。同事们嫉妒他,总是暗中诽谤,向赵光义打小报告,而赵光义则把所有诋毁他的奏章统一打包并转发给杨业,以示对他的绝对信任。

    「雍熙北伐」时,潘美挂帅西路军总司令,杨业仍为副司令,取得了初期的大胜。随着曹彬主力的大溃败,宋军全线收缩,潘美等退回代州,而太宗又命令潘美将云、应、朔、寰四州的百姓迁徙到内地,所谓贼不走空。然而当潘美接到移民任务的时候,十万辽国援军已经抵达战场,收复失地,且已经攻克寰州。

    杨业提出了一条方案,总体思路是通过佯攻牵制的方式,让云、应、朔三州吏民内迁(寰州已经失陷,甭想了)。

    监军王侁却指责他畏敌不前,还拿他的外号「杨无敌」冷嘲热讽,说你素来号称「杨无敌」,如今手握数万精兵,却胆小畏缩,难道是有别的什么想法吗?一旁的刘文裕也跟着煽风点火,附和王侁,而总司令潘美则默不作声。

    「得非有他志乎?」

    这对于降将出身的杨业来说,无疑是致命指责。杨业悲愤交加,说我杨业不是怕死,而是时局对我军不利,此一去不只是死我一人,而是要拉数万将士共赴黄泉!既然你们怀疑我贪生怕死,那我就先去死好了(今君责业以不死,当为诸公先死耳)。

    杨业率部直趋朔州,与辽军打团。临行前,杨业泣别潘美,说我本是北汉降将,早就该杀,承蒙皇上宠爱,非但没有杀我,还授我兵权,我每时每刻都在想着杀敌报国,酬谢圣主,今日前往迎敌,是必败之战、必死之局,你们非让我去,那我就去……随后指着不远处的陈家谷,继续说道:我尽量把敌人引诱到此,诸军务必在此列阵张弓,设下埋伏,到时候咱们一起夹攻,或许还有翻盘的希望,否则的话,我部就将被全歼!

    潘美于是与王侁设伏于陈家谷。

    英雄所见略同。杨业让潘美、王侁在陈家谷设伏,而辽将耶律斜轸也让国舅爷萧达凛在后方设伏。

    很快,杨业与耶律斜轸照面,两军短兵相接,耶律斜轸诈败后撤,杨业紧追不放,等进入萧挞凛埋伏圈后,伏兵四起,杨业败退。

    从这个节点往后的故事,宋辽两国就产生了两种不同的表述,先看辽国人的记载:

    杨业败退到狼牙村,因自己姓「杨」,与「羊」谐音,故而认为狼牙村不吉利,不肯进驻,经部下苦劝,才极不情愿地驻村休整。但辽军攻势太猛,最终宋军溃散,杨业中箭被俘。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