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三章 补给线

    第二百三十三章 补给线 (第2/3页)

属上万人迁到白河支流东赵河上游龙潭岭,建设炼地、烧瓷工场。

    唐白河在南阳府境内分为唐河、白河两支,直到襄阳府襄城县境内才合流形成真正的唐白河。

    西侧的白河受南阳盆地西翼地形起伏以及土质的影响,航运条件很差,不仅支流东赵河仅能供载重二三十石浅底帆船通过,就算是白河干流在南阳县、新野县境内,仍然有大段的浅滩仅一两尺水深,限制舟船通行。

    同时白河沿岸都没有修筑堤坝,河道经常受洪水影响而变化。

    东翼的唐河虽说也没有人工修筑的堤坝,但地形相对平坦,洪涝灾害也要轻一些,航运条件要好很多。

    针对这一特点,去年楚山就进一步扩建了铸锋堂在泌阳城南的货栈,以便龙潭岭生产的铁料、瓷器,先通过小型舟船出山,到南阳县北部通过唐河白河之间的横渠运抵泌阳,集中在泌阳城南货栈换载中型木帆船,运往襄阳及南蔡等地。

    同时铸锋堂去年得以在南阳诸县征购粮食,也是先集中到泌阳城南货栈,再通过唐河北上,在运抵方城县南部的东|社店货栈后,再转由陆路通过方城隘口运抵舞阳西的南澧水河畔,再改河运前往舞阳、召陵、襄城、梁县等地。

    当世大宗商货运输的困难及复杂性,以及泌阳城与楚山辖县的相对地形关系,都决定了铸锋堂在泌阳城南货栈的特殊地位。

    此时的城南货栈、码头占地扩大到三十余亩,特别是货栈在修建高厚护墙后,与中小型军事堡砦没有区别,日常有百余武装护卫及五百多辎兵驻扎于此。

    此外,货栈还利用西侧的洼地,开辟一座可供百余中小舟船停泊的船池。

    楚山五百余骑抵达泌阳后,也得以直接进驻货栈之中,毕竟在最为忙碌的时季,货栈基本上都要容纳上千人规模的骡马队在此休整、转运商货。

    程伦英赶到城南货栈,看到徐武江、唐盘等人站在大院里,心里一惊,上前拱手道:“你们怎么来泌阳了?”

    徐武江此时乃是楚山行营左司马,而在楚山统兵诸将里,唐盘与徐心庵的地位比其他都指挥使、都虞候都要高,仅次于徐武碛、陈子箫、王宪三大统制。

    徐武江、唐盘二人在此,意味着楚山这次南调兵马的规模,可能要比预想中大得多,不大可能仅两三千兵马。

    “程郎君过来正好,我们刚要派人去请程郎君哩,”徐武江一边请程伦英往厅堂走,一边解释道,“朝廷令旨可能还要晚一两天才能到南阳府,我们是接到节帅的军令先行出动,也没有来得及提前跟南阳府报备……”

    在徐怀从南蔡出发东往建邺之前,就下令楚山在方城北面的隘堡集结了一部分兵马为进剿洞荆贼军做准备,甚至也已经提前往泌阳货栈集结物资,包括向南阳诸县加大粮食征购规模,只是南阳府这边没有察觉到异常罢了。

    “徐侯已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