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三话:立学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

    第五百八十三话:立学 (第1/3页)

    另外一个,也是贺璋找来的,姓黄,是汪家镇人,家里些有积蓄,要不然也不能供他如此读书了,他今年已经五十二岁了,二十岁中了童生,但去年才考中秀才。

    这人当时一激动,没差点背过气去,虽然好了,但也意识到自己年纪大了,科举还是别继续考了,找个差事挣钱养老重要。

    所以贺璋派人一请,他就答应来了。

    而剩下一个,是许三花找来的。

    秉着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原则,以及不让明珠蒙尘。

    许三花就将许家庄子上的贾良田给找了来。

    还了他的卖身契。

    贾良田当了这么久的庄户,还能再当回教书先生,无疑是激动的。

    他以前本就是村里的教书匠,对这个是很有经验的。

    杨秀才就是淮安县人,家在县里,也不远,儿子又在县城里读书,所以自然是没有拖家带口的来的。

    黄秀才老伴早没了,儿子也都各自成了家,孤家寡人一个,来这里就更是潇洒走一回。

    而贾良田不同,他年近三十才娶了媳妇,今年大女儿才九岁,媳妇又是个性子弱的,他们不是许家庄的庄户了,没地方去,贾良田自然要把他们带在一起。

    许三花开的月钱足够他养活媳妇和儿子。

    这么一来,村长准备的三间给先生住的屋子刚好派上用场,本来是准备两间的,但因为多请了一个先生,后头还临时加砖瓦回来在尾巴上接着再建上一间的。

    所以刚好一人一间,就是贾良田这里,有些逼仄。

    村长一想,这屋子建得大,刚好可以隔成两间,一间贾良田夫妻住,一间他两个儿子住。

    就是怕委屈了先生,村长还专门问过了贾良田。

    过过苦日子来的,贾良田没有什么不同意的,余生能接着教书育人,一家人平平安安的在一起,他还有什么不满足的?

    一个住处罢了,可以将就。

    再说,这隔成小间的屋子也不小。

    除了先生的住处,另外还有一间灶屋,四间教舍。

    教舍里的桌子板凳是东家凑一个桌子来,西家凑一张板凳来,都准备妥当了。

    一切准备就绪,就等三个先生商量了,立学。

    在年前,还有三个月,立冬学,愿意送娃子来的,就交三个月的口粮,带着娃子来报个名,十月初一,正式授课。

    孤山村的人想着他们可是出了三钱银子的,咋不愿意?那一定得来啊!

    且娃子不用另外再交束脩了,就是口粮的事儿,娃子在家里一顿还不是要吃?

    这可以来读书识字,多好。

    所以有些人家一咬牙,家里适龄的,那是都准备了口粮给送来了。

    口粮的事,村长经过深思熟虑,定得妥当。

    三个月,每天一顿,半大的娃子吃穷老子,读书又费脑子,一顿吃两碗饭,那一顿就是差不多半斤米,有多有少,上补下消,取适中,一个月二十是不会多的。

    三个月那就是六十斤米,可以拿米来,也可以拿银来。

    但村长想着六十斤米就是一两半银子了,三家虽然日子好过了,但三个月给娃子就花一两半银,只怕是有些人就肉痛了。

    可不肉痛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