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话:许庄

    第六百二十话:许庄 (第2/3页)

位置还算好,就用来做渝州府的作坊了。

    这作坊挑人,啥时候还凭长相了?

    许三花冷声一笑,想着这渝州府的许庄,她还没有去过呢,便干脆吩咐外头骑马的云风,“咱们不回城,往大杨村去,今儿或许就赶不及回城里去了,派个人回去跟老爷说一声。”

    云风应声,侧身交代了下去。

    车队出了钟村,就径直往右边的道上去了。

    大杨村离城十来里,从钟村过去,马车只消走上两刻钟就能到。

    这一片,除了大大小小好几处村落,也有不少庄子,大多都是贺氏的庄子。

    可以说,这一带一带的村子,几乎都是靠佃种贺氏的田地过活的。

    就比如贺氏的祭田,离这里也不远,那成片成片的,从东扯到西的,绵延数百里。

    这都是贺氏祖上几百年的积累。

    许庄就在大杨村边上,连带着四周的田地山头,足足有五百多亩,靠着一条香江,风景宜人。

    官道一直走,道路边上,就能看到大杨村,以及那江水田地山头房屋连成一片的许庄。

    许三花没来过,但同行的田玉凤来过。

    田家有和陈秀云夫妻两个,王明军和田玉凤两个,一直就负责替她打理这些生意,各地的作坊,少不得就要时常去走一走,看一看,盘盘账什么的。

    她不能去的,要是也不派心腹去,时日久了,可不得出大乱子?

    他们四个年轻,都能独当一面,带着几个伙计,这些年,都没少四下走。

    年底王明军就一个人带着人往东边去了,田玉凤正好那两天身上不舒坦,没能一起去,这会儿来渝州府,她就索性将她一起带上了。

    除了云风秋实等人,她自个原本的人,她用的最惯最好的人,就是田家一家和王来炳一家了,都是顶事的,又踏实,用着省心。

    有田玉凤带路,又是一条大道径直走的,很快,就到了许庄。

    沿着江水的村道一路进去,便能看到庄子大门,门上方偌大两个字,许庄,在这一带,出了名的,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沿着香江的,除了许庄,对面还有两个庄子,一大一小,也是一眼就能看到。

    作坊就建在许庄之内,但有另外的门进出,日常在作坊上工的村人,都是从那道门走的,并不往这庄子大门走。

    马车刚及庄子大门的时候,正碰上作坊下工的时候,一批一批的村人从那道门出来,沿着庄子的围墙过来,到了大门处,见门前这么大的阵仗,也是好奇不已。

    这里离官道不远,平常来借宿的过路人也有,所以,大家只好奇的看了几眼,就往村道上去,各自往家赶。

    冬日里天短,要是耽搁功夫,回家可要摸黑了。

    一个身穿宝蓝棉绸的山羊胡男人,一看就是管事模样,不慌不忙的走着,还没注意到大门前的马车,他正在跟旁边颇有些风韵的妇人调笑。

    身旁经过的人都见怪不怪,仿佛已经习惯了。

    说得兴起,那管事也不顾大庭广众,还伸手摸了那妇人一般,看得其他村人赶紧加快了脚步。

    那妇人也不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