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小兵轶事

    第十章、小兵轶事 (第2/3页)

牢牢坐在椅子上。

    看到俩小兵这样,众人都哭笑不得,好意有时候未必比羊肉来的恰如其分!

    太炎先生问道:

    “你们叫什么名字?”

    左边的小兵认真答道:

    “俺叫王大牛,他叫王四斤。”

    汤皖看到当王四斤名字被叫起的时候,下意识的头往下压了压帽檐,这才注意到他额头上有一道疤痕一直延伸到眉角,被帽檐遮挡了大部!

    太炎先生又问道:

    “今年多大了?”

    王大牛道:

    “俺18,他17。”

    这岁数本应该正是发育长个的时候,但王大牛和王四斤俩人,身子单薄,颧骨突出,个子也不高,显然是长时间营养不良所致。

    “老家哪里的?”

    王大牛道:

    “头儿说俺们老家在安徽,俺们又不知道安徽在哪?”

    汤皖一听口音疑似阜阳一带,立马问道:

    “可是安徽北方,阜阳?”

    俩人皆摇头,不知道阜阳在哪。

    汤皖又问道:

    “可记得你们村,镇,县叫什么?”

    没想到俩人异口同声道:

    “王家坝!”

    “你们老家门前是不是有一条大河经过?”汤皖又问道。

    说起门前大河,俩人抬了抬头,眸子里明亮多了,话多了起来,道:

    “俺们村前就有一条大河,可宽可长了。”

    一篇看过王家坝泄洪报道突然在汤皖脑海里显现,大得是没错了,这俩人还是自己老乡呢!

    于是亲切的对俩人说道:

    “你们老家门前的那条大河应该叫淮河,你们老家应该在安徽阜阳市阜南县王家坝。”

    俩人也不知道听懂了没有,互相看了看,很是迷惑,咋王家坝前头还加了这么多字呢?

    钱玄笑着道:

    “皖之兄,这俩人说起来,还是你老乡!”

    俗话说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这句话俩人可都听懂了,看向汤皖道眼神立马不一样了,连带着热乎劲都足了。

    汤皖也不否认,搬张凳子坐到俩人面前,问道:

    “什么时候开始出来的?”

    有了老乡这一层关系,俩人说话轻松了许多,王大牛道:

    “俺们俩出来有5年了!”

    汤皖心里一算,大牛13岁,四斤12岁就出门闯社会了,不由得一阵唏嘘。

    又赶紧问道:

    “那家里人怎么会让你们这么小就出门闯荡社会?”

    只见大牛用油腻腻的手抓了抓头发,憨厚道:

    “老乡,你不知道,俺们那儿一到夏天就发愁,担心大河发水,要是家里稻田淹了,就得去城里给人当儿子嘞。”

    “俺们出门那年夏天又发大水嘞,田全淹光了,没得吃,本来有个人来俺们村收娃娃,嫌弃俺们年纪大。后来有个在外地的伯伯突然回村了,就带着俺们5个一起走了。”

    “其他人呢?”

    说到这个地方,大牛明显有些悲伤,语气变得沉闷,哽咽道:

    “他们都死嘞!”

    “咋都死了?”

    只见大牛眼睛咬着嘴唇,开始有些悲伤,道:

    “俺们一起离家走了十几天路,就发现虎子生病了,躺在柴火堆里不能动弹,伯伯摸了一下虎子脖子说救不活了,第二天早上人就硬嘞!”

    “后来到了天津,没过几天铁蛋也得病死嘞,铁锤去年被枪当场打死嘞!”

    或许是从来没和人说过,这次遇到了老乡,说着说着大牛和四斤就抱在一起,嚎啕大哭起来,身体颤抖,双眼紧闭,眼泪就顺着脸颊往下淌,好一会儿才止住了哭,呜咽道:

    “四斤去年也差点死嘞,子弹擦着额头过,当时流了好多血,眼睛都睁不开,俺还以为就剩我一个人嘞,吓的俺几天没睡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