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七章、第一阶段完美收官

    第一百九十七章、第一阶段完美收官 (第2/3页)

道:

    “皖之,你姑且放心好了,在大是大非面前,我还是拎的清的,绝不拖你后腿。不过演戏而已,经常看你和豫才飙戏,我早已学得几分。”

    “拜托了!”汤皖郑重说道。

    “你就瞧好了吧!”钱玄答道。

    ..........

    钱玄得了指示,兜里揣着名单,辞别了汤皖,兴奋的跑回家去,提起笔就开始对着名单,针对性的写文章。

    名单是菊长送来了,上面有十几个,大概是这十几个是直接行动者,他们的背后有多少支持者就搞不清楚了。

    所谓枪打出头鸟,汤皖就是打算用这十几个出头的人,也来一招杀鸡儆猴,好好震震后面得人,莫以为自己是个好欺负的。

    同时,迅哥儿在吃过午饭后,偷摸去了六爷家里,交待六爷把希望慈善基金会成立以来,所有的账目整理好。

    其实,也没什么好整理的,不外乎两个阶段,一个是18000大洋之前,基本都是汤皖等几人用分红和借款出资建的学校。

    18000大洋之后,都是通过刘庭苏家的恒和银行过的账,上面有具体的流水,以及相对的每一笔取款的最终去向,都由六爷详细记记录在案。

    迅哥儿交待完了六爷之后,又马不停蹄的去秋明先生家里,说明了来意,由秋明先生带着迅哥儿去了教育部范总长那里。

    便是请求教育部派遣专业审计人员,全面核查希望慈善基金会的全部账目,然后把最终的核查结果向社会公示,由官方来背书。

    若是官方公信力不足,则启动第二条备用路径,请有名望的社会人士牵头,组成联合审计小组,重新审核账目,然后公示全部账目细节。

    当然,这些充其量只能自证清白,还远远做不到打击敌人,震慑四方的效果,原本这就是汤皖所能想到了最好的结果。

    不过,菊长送来的名单上,则是给汤皖提了个醒,那帮人凭白送来了一个终极大杀招,所以,请求菊长特意安排了一个后手。

    俗话说,欲要使其灭亡,必先使其猖狂,汤皖现在打算暂时待在家里,不出门,不见人,主动示弱,所有的事全部交由迅哥儿和钱玄来完成,只等待收网的那一刻才正式亮相。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不过东风倒是没来,秋风倒是来了。下午的时候,一场蕴藏浓浓寒意的秋风席卷首都,大街小巷都充斥着秋风的萧瑟。

    街上玩闹的孩童,被父母叫回了家中,强制增添了几件衣裳;街上的行人也搂起了胳膊,耸立起了肩膀,加快了行进速度;就连路边大树上的树叶,也开始摇摇欲坠。

    东交民巷,一处院子中央,草棚子下面,汤皖看着院里的树叶,被秋风吹得战战兢兢,瑟瑟发抖,不禁喃喃自语道:

    “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呢?”

    随即便不再去管这可怜楚楚的树叶,转身朝着房里走去,取了几张大白纸,铺在石桌上,被风吹的要四处飘散。

    大牛很有眼力劲儿,见到如此,立刻凑上来,双手按住大白纸,汤皖心中顿生豪情,提笔就开始写下了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大牛看不懂先生写的什么玩意,但就觉得很厉害的样子,耳朵里听到先生重复的念叨着:“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汤皖放下笔,看着桌上的字,不知不觉间,竟是又比往昔上升了一个台阶,已然到了能出去见人的地步了。

    而钱玄也不负所托,次日首都民众,惊讶的发现,德潜先生在各大报纸上,开始狂轰乱炸,一连点明了十几个人。

    有的人留心到,被德潜先生点明到的十几个人,大多是北大的风评不好的学生和教授,还有几个是在年初,文言与白话大战中露过脸的守旧派人士。

    钱玄在文章中,骂他们枉为人师,没有师德;枉为学子,不讲道德;枉为文人,没有廉耻。四处张嘴,逢人便说,汤皖的不实之事,更是污蔑诽谤,冤枉好人,败坏社会公德。

    洋洋洒洒的文章,一篇接着一篇,在人们对钱玄拔刀相助,心生佩服之余,又不免对皖之先生的澄清充满了兴趣。

    但是,接下来依旧不见汤皖有丝毫动静,而钱玄的骂战,显然激起了这帮人心里的怒火,其中有人忍不下这口气,开始在报纸上还击。

    说汤皖才是没有师德,没有学识,全是瞎编乱造,为人更是表里不一,当面一套,背地里一套。

    表面是做慈善,实则是利用慈善,中饱私囊,钱都进了自己的口袋。还有巴结权贵,舔洋人臭脚,没有文人风骨,丢脸丢到了国际上。

    由钱玄开启的骂战,一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