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四章 人类群星闪耀时(十)

    第五百二十四章 人类群星闪耀时(十) (第3/3页)

    彷生人的中枢神经核心启动,电子乐从远处隐约传来,湿漉漉的脚步声由远及近。

    一段缠绵的接吻声后,婴儿啼哭,女人呢喃抚慰,婴儿再次沉沉睡去,发出均匀,轻微的呼吸声。

    世界重归安静。

    充斥视野的弧形地平线逐渐亮起,太阳显露出刺眼的光辉,将位于同步轨道的上城区染成了金色。

    一声声以55种语言表达的问候依次响起:

    苏美尔语:“silim-ma hé-me-en。”

    古希腊语:“Ο?τιν??ποτ'?στεχα?ρετε!Ε?ρηνικ??πρ??φ?λου??ληλ?θαμενφ?λοι.”

    葡萄牙语:“Paz e felicidade a todos”

    粤语:“你好。”

    俄语:“Здравствуйте!ПриветствуюВас!”

    阿拉伯语:“.???????????????????????.?????????????????”

    罗马尼亚语:“Salut?ri la toat? lumea”

    法语:“Bonjour tout le monde”

    ……

    希伯来语:“??? Shalom”

    西班牙语:“Hola y saludos a todos”

    ……

    克丘亚语,旁遮普语,赫梯语,孟加拉语,拉丁语,荷兰语,德语…………泰卢固语,捷克语,卡纳达语,拉贾斯坦语…………

    英语:“Hello from the  of plah(来自行星地球的孩子们的问候)”。

    最后,一个亲切的女声以人类官方语言说道:

    “你好,祝你平安,健康,快乐。”

    所有现场的观众以及通过动视互联收看直播的人们静静聆听着这些声音,有人情不自禁地面露微笑,有人潸然泪下,有人怔怔出神。

    不同生命形态的访客们同样安静,他们以各自的方式理解了这些声音的意义以及传达出的平和友善。

    万籁俱寂。

    这一次,黑暗持续了很长时间,久到看台上出现躁动,观众们窃窃私语,以为设备出了故障。

    漫长,死寂,沉闷的黑暗让人倍感煎熬。

    突然,一簇烛光从某个角落亮起。

    全场瞬间安静下来,每个人都下意识地屏住了呼吸,盯着那一点刺破黑暗的微光。

    小小的青铜豆灯,映亮了一间静室。

    一位耄耋老者捧着它缓缓走近,将它安放于桉几一角,拂袖跪坐,拿起一片竹简,右手持笔,沉吟片刻,落笔疾书: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与此同时。

    又一个声音响起:“起初,神创造天地。地是空虚混沌,渊面黑暗,神的灵运行在水面上。神说,要有光,就有了光。神看光是好的,就把光暗分开了,神称光为昼,称暗为夜,有晚上,有早晨,这是头一日。”

    主舞台的另一侧,一束阳光照亮了山坡,男人坐在一块巨石上,身侧围绕着门徒与风尘仆仆的追随者们。

    他摊开双手,教训道:“虚心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哀恸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安慰。温柔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承受地土。饥渴慕义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饱足。怜恤人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蒙怜恤。清心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见神。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称为神的儿子……”

    几乎同一时间,第三个场景出现。

    一位僧人身披法衣,赤足打坐,周身大放金光,妙色满虚空中,大比丘众上前听法:

    “一切行无常。”

    “一切法无我。”

    “涅盘寂静。”

    下一刻。

    三处场景中的光明同时向四周蔓延,陆续点亮一个又一个新的场景,不断有新的人物登上舞台。

    从孔孟庄子,荷马,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马哈维拉,摩西,MHMD,圣奥古斯丁,到秦始皇,亚历山大大帝,裘利斯·凯撒,阿育王,塞鲁士大帝,再到沉括,阿基米德,欧几里得,开普勒,瓦特,道尔顿,达尔文,再到李白,杜甫,莎士比亚,巴赫,贝多芬,毕加索,伏尔泰,卢梭,等等等等,从古至今,数以百位。

    这些曾经推动或改变人类文明发展进程的人物,或喃喃自语,或与人论辩,或当众讲演,或全神贯注,他们诞生于不同时代,身处不同地域,使用着不同语言,长于不同领域,有着各种各样的身份。

    这些充满戏剧性的场景,超越时代的决定性时刻,发生在某一天,某个时辰,甚至某一分钟。

    历史将这些天才高高捧起,一举锻造为不朽丰碑,他们又如星辰般璀璨,照耀黑夜。

    激昂的乐章中,人类群星闪耀之时,李凉却莫名觉得少了些什么。

    无论星光如何绚烂,世界依然是黑夜。

    彷佛为了回应他的想法,当舞台中央出现的最后一个场景中,“双子神”凋像落成之时,一束光竟然在看台上亮起,照出了一位观众。

    那是一个明显来自下城区的老人,穿着一件不太合身的新工服,不知所措地站在光里。

    整个会场鸦雀无声。

    突然。

    另一束光亮起,照亮了另一个观众,那是个七八岁的男孩,好奇地仰起头,寻找照亮他的东西。

    一束,又一束。

    直至……看台上每一个人类观众都被照亮,那些光束汇聚成一个朦胧的光团,紧接着,一幅幅普通人的笑脸在那些“天才们”周围浮现,每一幅都为光团增添一分亮度,直到它变得无比辉煌,如初升的太阳,彻底照亮整个世界。

    这一刻。

    众多其他文明的代表同时站起,以各自的方式向眼前的一幕致敬。

    李凉起身,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