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三章 灭蝗

    第五百三十三章 灭蝗 (第2/3页)

关见李万庆一面。

    整个洮州只有两千二百军队,如果战争不可避免,不如直接降了。

    但李万庆还真不是过来跟洮州开战的,他从王文秀那领到的任务,就是夺取这两处关防,以防临洮灭蝗的时候被人捣乱,至于为啥在数不清的山沟沟里,夺取这两处关防,李万庆也不知道。

    王文秀知道,但王文秀不可能告诉别人,他根本不认识洮州的路,只是在一份旧舆图上发现有两个关口,决定先拿下来再说。

    这边甚至都不是王文秀的主攻方向,王文秀本人坐镇狄道的临洮卫,以杨承祖营为先锋,进驻渭源县,向巩昌府的首阳关发起攻势,另一边则由罗汝才负责在狄道附近满地跑,白天向乡保传达元帅府的灭蝗命令,夜里在田间地头放火烧蝗虫。

    蝗虫和飞蛾一样趋光,只要夜晚点起篝火,蝗虫就会往火里冲。

    刘承宗给他王文秀下达的命令,就是守卫临洮府的东南方向,一来防范官军,二来伺机夺取巩昌府南部。

    而在临洮府的东北,则由魏迁儿率领大营进驻金县,到巉口给师襄压阵,不让官军过巉口一步,同时如果有机会也像王文秀这边一样,伺机夺取安定、会宁两县。

    武攀龙是九月初六凌晨赶到的兰州,宋守真稍慢了点,召集东关镇的乡官,组织人手,黎明前才渡过黄河,到兰州时刘承宗已经在吃早饭了。

    因为地形地势的缘故,河湟应对蝗灾比临洮府要好得多。

    刘承运原本人在东关镇,但收到刘承宗送过去蝗灾来袭的消息,拔腿就往西跑,他倒是没跑太远,只是窜到河湟大战时刘承宗设立的痘庄去,那是东关镇的最西端,也是河湟谷地最狭窄的地带之一。

    承运跑到那,是因为那里有壕沟,当时跟明军打仗挖掘出很多道南北纵贯的壕沟,有些被引入河水成了水渠,还有些则到现在都没有填上。

    承运的灭蝗思想很简单,就是不能让蝗虫飞过东关镇,东关镇的田地可以放弃,因为这边的地种红薯,把地都种坏了,如今种的都是养地的豆子,早在他们还在黑龙王庙山生活的时候,二叔就总说,种糜子不能防蝗、种豆子不能防旱。

    蝗虫不吃豆子。

    而不让蝗虫飞过东关镇,很简单,两山之间,两道壕沟之间——放火。

    他这边刚把火生起来,各乡保还往前运木料呢,在兰州饱食一顿的蝗虫就飞过来了,直接把他在二道壕沟之间升起的火墙撞灭了三次,火势才终于稳定下来。

    刘承宗并不担心河湟,那里有父亲、老师还有承运,反倒是只有军队的临洮府,在面对蝗灾侵袭时毫无抵抗之力。

    不过武攀龙和宋守真带来的乡官队伍解决了这一燃眉之急。

    “两天了,还有十九天。”

    承运殿的正堂上,刘承宗把自己彻夜未眠编写的治蝗册交由四十名乡官传阅,人们边看边听他讲解:“蝗虫在哪儿吃粮,就在那产卵,两只蝗虫能在地下三寸产五十颗虫卵。”

    这是个很可怕的数字,人们都知道蝗虫生得快、死得也快,但没人知道蝗虫究竟能生多少,也不知道准确的时间。

    此时飞入兰州境内的蝗虫何止数十万,只需要二十一日,蝗虫数目就能以十倍的速度膨胀,唯一能限制它们数量的东西就是粮食,只要没吃的,蝗虫就只能自相为食,直至进入冬季死个干净。

    “所以你们要做三件事,第一是捕蝗,第二是收蝗,第三是灭卵。”

    说着,刘承宗展开舆图,身上在临洮府的地形图上划过,道:“宋守真在兰州,武攀龙带四十名乡官到地方去,组织百姓建立捕蝗队,二十人一小队、四百人一大队。”

    “每小队分左右翼,左翼两人持锹,掘一丈长、四尺深的土沟,浮土堆在对面;四人在沟后,两人在沟旁,用长帚把蝗虫扫入沟内,填满了就埋,埋实压死;另外两人用长柄皮掌,把扫不进去的蝗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