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三章 利器

    第五百四十三章 利器 (第2/3页)

装书,顿时就皱起了眉头。

    因为这几册书都一样,是雕版印出来的,封面是画工精美的雪原大河,名叫忠义智勇河西传,把刘老爷看迷糊了:“这是……绣像连环画?”

    刘狮子笑着点点头,也拿着一册翻看起来,边看边道:“话本是我编的,专门请画师绘出绣像,画得还不错……大觉得这个如何?”

    话本就是他编的,情节都很熟悉,只是看了看画功,就满意地点头,问起了刘向禹对这事的看法。

    刘向禹不理解。

    在他看来,刘承宗应该把精力放在更有意义的事情上,眼下正是多事之秋,堂堂大元帅居然写起了话本,你又不是连秀才都没考上的书生!

    当然退一万步说,秀才、举人、进士这些科举来的出身,对刘承宗早就没意义了,科举在太平时节,是笼络才学之士的手段,给这帮人一个出人头地的机会,免得他们造反,所以出题越来越迷糊,越来越务虚。

    但如今大明到了危急存亡的时候,崇祯皇帝的殿试出题可谓极其务实,就是为了选拔能逆转时势之人才……那些人才,状元又如何,哪儿比得上他家二儿子啊!

    去年的殿试题目传得极广,刘向禹是知道的,崇祯问了八个问题,分别是士大夫作风不端正、关宁登津重兵防虏、流寇蔓延抚民赡军、屯田盐法不见实效、兵粮战马折截挂欠、海贼北虏联合如何在边外做事、水旱频发如何挽回消弭、文武分家为何牢不可破。

    崇祯爷可以说是把心中疑惑尽数抛出,酿成这八个问题,各个都是重磅炸弹,想要选出一位经天纬地之才。

    这不开玩笑吗?这种问题谁能在两千字的考卷里答出来?

    能搞定这八个问题的人,根本就不会去参加殿试,因为无一例外,他们就是问题本身。

    黄台吉本身就是问题之一,他能解决另外几个,比如士大夫作风不端正之类的,打出一张满洲八旗牌,把他们迎刃而解。

    刘承宗本身也是问题之一,像什么海贼北虏联合的问题,不存在的,都是咱大元帅府非常恭顺的爵爷,团结在刘大汗周围,怎么会是问题嘛,至于其他问题,除了水旱解决不了,别的也不算啥大问题。

    但这玩意指望一个进士来解决,不现实,这不是考试,是许愿。

    去年皇上最后选出一个十年会试不第的老状元,叫刘理顺,本来是二百七十三名,被崇祯钦点为状元,答卷里没啥言之有物的东西,八个问题一个都没解决,全是正确的废话,非常符合崇祯爷把简单粗暴的幻想,也算许愿成功。

    这事儿不怪人家老状元没才能,拼到殿试,每个人都是经天纬地的大才,但人力有限,崇祯帝的八个问题根本就不是某个人能解决的。

    刘老爷对二儿子的期望太高,这会一看刘狮子居然把精力放在做连环画上,皱眉道:“狮子,大知道喜欢看书,但现在不是时候,你还是看看啥时候给自己把官升一下。”

    刘狮子闻言莞尔,老爹说的让他给自己升升官,是称王的事。

    年前杨麒那边送来多份涉及漠南战事的长信,情报非常细致,元帅府把这些情报汇编成书,对后金的实力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

    漠北三汗的军队跟哈剌慎、科尔沁的蒙古军打了几场,漠南都督府与后金军的直接交锋并不多,只有贺虎臣一部与孔有德部打了一仗,算是压着孔有德揍了一顿。

    但也仅此而已,后金军急着撤退,被出塞明军四处追击,漠南都督府为了抢夺战利,反倒跟后来的出塞明军打了好几场仗。

    漠北大军兴师动众,没抢着战利;漠南的土默特成功反叛后金,但因内讧损失过大;哈剌慎部被吓跑,营帐军资统统丢失;后金军折损兵马空手而还,倒是有深入明境破城三座的面子。

    明军追逐后金,弄到不少首级,但战利品又被杨麒夺走了,既丢面子又丢里子。

    杨麒呢,抢了哈剌慎和明军的东西,但没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