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章 牵制

    第五百九十章 牵制 (第2/3页)

凤翔府调。

    这两大团伙,给王文秀带来的精神压力,比大军压境的明军还大。

    毕竟明军来得再多,大不了王文秀全面收缩进凤翔府城,城里的粮食充足,兵员铳炮也足够轮换,守能守到天荒地老,吃能吃到皇上驾崩。

    正在向凤翔府移动的明军,王文秀侦知的已有两万出头,但他并不慌。

    真正让他有点慌的,恰恰是李自成、张一川撤入凤翔府的援军。

    两万多人、一万多头大牲口,成日里人吃马嚼,兵粮的事儿就不说了,关键是兵力、装备决定战术。

    王文秀只有一万人,面对两万多敌军,他能心安理得的缩进城池防守。

    可一旦加上这两万多的援军,就变成三万对两万,他再选择缩在城里的战术,三拨士兵的士气都会快速下降。

    刘承宗很认同王文秀的看法。

    不过他思考这个问题的出发点不一样,并不是基于兵粮、士气,而是他发现自己在战术上把农民军带偏了。

    张一川就不说了,李自成都开始想着依托元帅府在关中的后勤基地,跟明军打阵地战了。

    从刘承宗的角度上,把凤翔府有限的后勤补给,供应给战斗力稍弱的李、张两部,在关中平原上跟明军打阵地战,很……没脑子。

    眼下出现在陇西的明军重兵集团,既有宁夏延绥的边军、也有昌平的战兵,他们力量雄厚、战力强大。

    即使是李自成的军队,在这样的战场上也讨不到好处。

    不是他不利害,而是他的军队本身就不是为这样的战役创造的。

    刘狮子进驻耀州的第一个夜晚,便提笔给黄娃哥写了封长信,为其分析眼下平叛军队聚集陕西,河南、湖广空虚的局面,要求其与张一川一同领军跃进河南。

    运动到更大的战场上,牵制河南、湖广、山西的明廷兵力。

    以达成进可攻,退可守的战略事态。

    这封信送出去没多久,刘承宗刚合衣睡下,就被门外职守的羽林骑唤醒。

    贺勇来了。

    刘承宗寻思,这贺勇挺能跑。

    按照他掌握的情报,平凉兵说这个时候张应昌跟贺人龙应该刚进邠州才对,怎么贺勇就自己跑过来了?

    进了耀州城的衙门大堂,一身便服的贺勇见到刘承宗还挺不好意思,见面就要行礼:“劳累大帅起来,真是小人罪过!”

    “行了,咱们之间就不要说这些客套话了。”刘狮子摆手道:“你没跟着贺将军一同进邠州城?”

    “啊?进邠州城?”

    贺勇是明知故问,摇头道:“贺将军也没进啊,只是把张帅送到泾河边,贺将军就领兵去庆阳了。”

    “庆阳?”

    刘承宗皱眉思索片刻,泄露军队位置,这种情况比较微妙。

    很可能是贺人龙故意让贺勇告诉自己的,他想了想还是开口问道:“贺将军不进邠州,去庆阳做什么?”

    “为何进邠州?”

    贺勇反问一声,随后摊开手道:“张应昌是巡抚标营的主将,又不是我们的主将,我们联系不上练巡抚和陈总督,干嘛听他的?”

    刘承宗恍然大悟,合着贺人龙这是直接带兵退出战场了。

    他笑道:“贺将军不打算与我为敌?”

    “贺将军绝不会与大帅为敌。”贺勇连忙摆手,非常诚恳地说道:“将军领兵进围耀州,只是奉命行事。”

    “如今联系不上西安府,五营将校分崩离析,将军便带兵退往庆阳府的真宁县,大帅放心,贺将军绝不会给大帅入主关中添麻烦。”

    刘狮子听着这样的解释,哑然失笑。

    他缓缓摇头,心说这天底下最能苟的,那还得是自己的老长官贺人龙啊。

    有利则战,不利则走,他比李自成都像流寇。

    想明白贺人龙的畏战情绪,刘承宗在椅子上坐正了身子,对贺勇问道:“贺将军让你过来,除了这些事,还有什么想让你说的?”

    “贺将军说,希望大帅能念着往日旧情,不要进攻我部。”

    刘承宗其实对贺人龙现在这种状态有点不满。

    如果不是贺勇今夜过来,刘狮子本打算明天一早就召开军议。

    先让任权儿和杨彦昌带兵,督着张上选和祖承勇的兵,把邠州城里的张应昌和贺人龙敲掉。

    不过既然贺人龙让贺勇跑过来表态……刘承宗稍加思索,在迫降和稳住之间选择了后者,开口道:“既然这样,你回去告诉贺将军,这场仗结束,将军是朝廷在陕西的肱骨大将,一定会加官进爵。”

    “且在真宁好生驻守,不要乱跑。”

    贺勇听见这话暗自心惊。

    贺人龙一营兵力,在这场战役中寸功未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