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一章 休养生息

    第六百四十一章 休养生息 (第3/3页)

过不好,反正他别想跑。」冯大奎幸灾乐祸地笑道:「大帅,咱延安府也不是啥狮驼岭,百姓确实不乐意交税,是因为他们觉得没官府过得更好。」

    「不过他们很敬重大帅,那些里长过去都跟着大帅打过仗,如果大帅硬要收,我跟张将军、丁将军合计过,估计能收上来。」

    刘承宗一听就摆手,斩钉截铁道:「没必要。」

    「延安府本就水土不行,兵灾旱灾之后人丁稀少,税就先不征了,我稍后写个布告,你拿回去给蜂尾针,让他传告延安各地里甲,宣布自今年起,五年免征。」

    不是刘承宗不想征,而是他比谁都清楚,延安府就算硬征税,也征不到西安府的一半甚至三分之一。

    像眼下这样,能靠着跟鄂尔多斯部的边墙贸易自给自足,还养活张振、丁国栋两营兵马,已经算尽力了。

    说句难听话,帅府在延安府征税,绝对征不到张、丁两营的口粮。

    「除此之外,这个张允恭和张攀有点意思,你带回去两份委任状,知府和知县,他俩愿意给***就领了委任接着干,不愿意就回家去。」

    冯大奎一听就乐了,拱手笑道:「大帅,张允恭肯定愿意,现在让他经山西回山东,他也不敢啊!」

    「山西闹疫呢,是这个道理。」

    刘承宗说着自己也笑了,道:「若他二人领了委任状,就差人护送,让他们来西安见我。」

    刘狮子在华严寺的偏殿踱步,心中一边思虑一边道:「延安府的夏税秋粮可以不征,但官府也要有官府的作用,种树、水利、劝学、垦田,当然还有田地、人口的版籍,必须做好,我要知道延安府各县还剩下多少人。」

    这其实才是延安府最让刘狮子魂牵梦绕的东西。

    延安府交税确实交不上多少,尤其以目前的情况,不论田税还是丁粮,就算硬交,也交不上多少。

    在这一点上,刘承宗受左懋第的思想启发比较大。

    与其说硬要征税,损耗民心,尤其是损耗又是他老家又是造反老巢的延安府民心,还不如想办法休养生息。

    延安府虽说过去也是在籍六十万人口的大府,可如今的水土差点意思,又被战争打烂了,别说一年两年,哪怕三年五载,能稍稍恢复个三分之一人口,就算大治了。

    刘承宗安排的延安府事宜,冯大奎都一一应下,随后他忽然想起什么,便随口呼唤殿外的羽林骑进来,命其至虎贲营寻个闲置的军官过来。

    没过多久,原来的明军甘肃副总兵李鸿嗣就过来了。

    李鸿嗣官职虽高,但由于投降时属于光杆将军,既无兵马也无钱粮,便一直在虎贲营里给军官授课,突然听到传唤,显得有些忐忑不安。

    他问道:「大帅,何事相召?」

    刘承宗道:「将军你对陈奇瑜了

    解多少?」

    李鸿嗣悬着的心一下子就落回肚子里了,就连面色都好看几分:「大帅,卑职与陈军门素无瓜葛。」

    他是甘肃的边将,过去隶属于三边总督洪承畴标下,跟五省总督陈奇瑜根本不搭边。

    哪知道刘狮子对这个回答还挺不满,皱眉道:「一点都不了解吗?总知道他是哪里人吧,我记得他是山西人。」

    「这个知道,陈军门是山西保德州人,就在府谷县的黄河对岸。」

    刘承宗点点头,对李鸿嗣道:「行,我知道了,将军去忙吧。」

    李鸿嗣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迷迷糊糊就下去了。

    就连冯大奎也不知道刘承宗这是要做什么。

    却见刘狮子对着舆图看了半天,这才转头道:「周清和惠登相那两个横山首领,你见过吗?」

    「见过,他们与张将军一见如故,有归附大帅的意思。」

    「他们跟王嘉胤的时间不短,对保德州应该很熟悉,你回去告诉蜂尾针,从周清和惠登相那借些熟悉路途的乡导,派些好手去保德州一趟。」

    刘承宗思虑片刻,下令道:「路上躲着点瘟疫,把陈奇瑜全家老小带到西安,过黄河先在绥德待一段,安全了再往南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