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9章 吴三桂

    第429章 吴三桂 (第2/3页)

是一理。

    彼兵长年征战,皆是锐士,而我军壬辰倭乱之时,精锐损失过大,更兼宁夏、播州之乱,辽东精锐西进东下,留下皆老弱之兵,委实难挡鞑清锐士。

    如今我大明兵强马壮,钱粮充足,陛下之英武几可直追太祖高皇帝,取辽必可易如反掌。”

    吴三桂侃侃而谈,最后还不忘了拍了一记皇帝的马屁。

    朱聿鐭却是似笑非笑的看着吴三桂,对方说了这么一大通,看似说的头头是道,但是说了之后与没说也没有什么区别。

    别说这是十多年前满清的情况,与如今不同,更是没有任何可以帮助明军进军的路线以及人文地理,通篇都是假大空,而偏偏最气人的是,你还不能说对方在糊弄你。

    朱聿鐭这会儿有点理解,历史上的皇帝就没几个能长寿的了,碰上这么一群天天放嘴炮,你还没有半点发火由头的货色,有几个人是能够一天天的积蓄着无处发泄的戾气,年年月月这么积累下来,能长剑才是奇迹。

    也只有我大清糖稀、乾隆这些动不动就是抓你写错,或者说错一个字,就满门抄斩的家伙,估计才能时时都神清气爽,这才活得了一个比较高寿的年纪。

    辽东兵败的原因很多,但吴三桂说的这些都不是什么主要原因,最主要的原因是人,大明朝堂之上坐着的那些人,就已经注定了辽东注定大败的下场。

    杨镐誓师出征之时,想要宰杀牛羊祭天,用了一把普通的明军佩刀,竟然连砍三次,都无法斩下牛头,最后不得不请出尚方宝剑,这才宰杀成功祭天,这明军的装备之粗略,自然可想而知。

    更不要说杨镐这个朝堂之上激烈斗争之后,产生的明军统帅,这人的能力也就不用说了,萨尔浒一战已经说明了一切。

    至于萨尔浒一战后,明军虽然损失惨重,但是大明并非是再无还手之力,起码万历皇帝看重的能臣熊廷弼的上台再无阻力。

    熊廷弼只用了两年不到,便即将快要失控的辽东形势再次稳住,虽然战略上依旧被动挨打,但是明军已经又一次可以在野战中露面,虽然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