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1 大片时代
621 大片时代 (第1/3页)
先不要订阅,稍后修改。
先不要订阅,稍后修改。
文俊的剧本写好之后,骆天明又召集了梁佳辉、洪锦宝等人,一起查漏补缺。
比如通讯中断,剧本中给出的解释是,基站被一道巨雷击毁。
可是在现实中,雷电想要击毁基站,难度相当大,几乎是不可能的。
基站怎么可能不防备雷电?非要说是一道千年难遇的巨雷,就有些太牵强了。
经过反复争论,最后定为,一艘仿古的帆船的帆布,带着桅杆一起,被台风吹的挂在了基站的信号发射塔上,在台风的反复蹂躏下,将信号塔的顶端给折断了。
只是这样一改,就要在影片中体现帆布被台风吹起的镜头,必须用电脑特效制作,投资一下子就大了。
骆天明却大手一挥,没事,不差钱!
此外还有林林总总的小毛病,都被众人挑出来,一一改善。
最后一核算,这部电影的投资,估计得有一亿五千万港币!
这么大的投资,只靠香江本地票房,是绝对赚不回来的,就算加上内地,也还是够呛。
骆天明倒是不在乎赔不赔钱,但问题是,生意不是这么做的。
于是,众人开动脑筋,想办法开源节流。
开源好说,就是尽量把电影卖到更多的地方,尽量扩展市场。
这样的操作大家都在干,洪锦宝不久前就将《飓风营救》搞了个全球同步上映,实际上就是为了扩展市场。
而节流是不能降低预算的,只能从投资方、植入广告等方面下手。
投资方,要尽量拉拢好莱坞的电影公司下场,他们财大气粗,用米元兑换港币也占尽便宜,同时还能帮忙争取米国的荧幕数量,简直是一举多得。
植入广告是现在电影公司创收的常用手段了,只是广告费的多少,取决于电影的阵容,导演是谁,编剧是谁,主演是谁等等。
编剧就不用说了,文俊绝对是香江最大的招牌之一。
可惜编剧在香江电影里占的比重很低,让文俊的分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