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4 力捧的对象
644 力捧的对象 (第3/3页)
造资源。
更重要的是,你还年轻,还有几十年的巅峰时间,可以做足够多的事。”
骆天明明白了,同时也感觉到肩上沉甸甸的责任。
好莱坞对外的文化输出,早已不是什么秘密,华国在崛起的过程中,必然也和米国进行竞争,其中文化的战争必不可少。
由于米国的国力强盛,导致米国民众的消费能力很高,也就让好莱坞有个巨大的本土票仓,能够支撑他们不断的拍出好看的大片。
华国此时的国力还不行,消费水平也低,自然支撑不起大片的票房。
此时的国内电影,投资一个亿都很难收回成本,换算成米金,才一千多万不到两千万。
这个投资标准,在好莱坞绝对属于小成本制作,两者的差距可见一斑。
那么华国要对抗好莱坞的文化输出,唯一的办法,就是把人才送到好莱坞,借助他们的平台,拍摄自己的电影。
但好莱坞的人也不是傻子,他们允许电影中有华国元素,但绝不允许出现宣传华国的东西。只要出现华国的镜头,必然是脏乱差的那一面,好的一面从来没有。
李莲杰、程龙、章子饴他们不想宣传华国好的一面吗?
他们当然想,可是他们拍的片子不由他们做主,连导演都没有最终剪辑权,更别说演员了。
要说导演,就不得不提李桉和吴雨森了。
李桉靠一部《卧虎藏龙》名声大噪,可主角玉娇龙的思想和行为方式都是西式的,东方思想的李慕白和俞秀莲则被拍的非常憋屈。
吴雨森的《风语者》之所以失败,除了对战争场面的控制力不够,将战争拍的像黑帮斗殴之外,还因为他想表达的东西没表达清楚,太敷于表面。
也就是说,没有商业片的爽快感,也没有文艺片深刻感,自然会失败。
但为什么会这样?全是导演的责任吗?未必吧!
在资本主导下的好莱坞,所有人都是工具,想要拥有自己的思想,实在是太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