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发展策略

    第356章发展策略 (第2/3页)

乱的内部斗争,人才流失率大幅上升。

    其实王宁国和杨士宁,都是技术方面的顶级人才。

    王宁国出生在内地,成长在弯弯,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材料科学及工程系博士学位,曾服务于劳伦斯放射实验室、贝尔实验室、美国应用材料公司。

    随后追随张汝京来大陆任上海华虹集团CEO,拥有百余项专利,被誉为“应用材料专利之王”。

    大唐电信力挺自己人杨士宁,美国伦斯勒理工学院物理学专业硕士、材料工程学专业博士,服务过美国英特尔、新加坡特许半导体原首席执行官、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两人都是技术方面的行业大牛。

    幸好,在生命的最后一周,江上舟仍然为中芯国际接班人在董事之间斡旋协调。在病床上通过电话会议主持了公司董事会,确保华虹集团董事长、中投公司香港董事长,入选中芯国际董事会。

    江上舟随后请来了邱慈云当CEO。

    邱慈云也是技术大牛,但,中芯国际在他的手中并没有发展壮大。

    倒是在他的管理下,中芯各方面势力维持了平衡,内部的斗争终于消停了一些。

    一直到现在,在中芯国际存在感越来越弱,不知何时才能再次崛起。

    这时候,星空科技集团突然入场。

    他的入场,不但带来了大批资金,更是成为了当之无愧的第一大股东。

    虽然没有达到控股地位,但如今的持股额,已经远远把其他股东甩在后面了。

    中芯国际因为股权复杂,领导权和控制权纷争导致的混乱,到今天终于可以消停了。

    一家占有绝对优势的大股东终于入场了。

    外界震惊于星空科技集团入主中芯国际的同时,也对接下来的发展开始期待。

    作为中芯国际毫无争议的第一大股东,林睿将会为中芯国际,这家没落的国内芯片产业龙头,带来怎样的改变?

    在外界一片议论纷纷的时候,林睿却过得颇为安静。说实话,他并没有把太多精力用在中芯国际身上。

    现在的国际形势,和美国的限制。中芯国际的发展环境很恶劣,这是不可抗力,他也没办法。

    浪费再多精力,也是白搭。

    他可不会觉得自己无所不能,自找没趣。

    不过,要说完全不操心中芯国际的事情,那也不可能。毕竟这么多钱砸出去了,不能打水漂。

    这次星空科技投资中芯国际的15亿美元,仍然是和工行建行合作,星空科技出资5亿美元,另外10亿美元有两家银行提供的融资贷款。

    再加上前期在股市上吸纳的中芯国际股票,拿下中芯国际43%的股权,成本不可谓不高。

    真要打水漂了,可就太惨了!

    如何协助中芯国际发展的更好,这是一个难题,林睿现在也有了一点想法。

    芯片产业,人才很重要,特别是那种能改变行业格局的技术牛人。

    比如,被三星挖走,让三星半导体体直追台积电的牛人梁孟松。

    梁孟松在半导体行业深耕几十年,取得了四百多项发明专利;大半生都执着于技术突破,数次为摩尔定律续命。

    他曾经是台积电保持“制程领先”的元老功臣,也是支撑起三星代工之梦的技术巨擘。

    他的跳槽,不但改变了三星半导体的发展轨迹,也改写着行业的竞争格局。

    2009年2月,在张忠谋极力挽留下,梁孟松还是离开了工作了17年的台积电。

    由于他的离开,台积电28纳米制程的量产迟迟无法实现,从2010年拖到了2011年,比计划晚了一年多。

    它的去向,自然不难猜。

    当时三星被卡在了制程向下的过程中,技术上迟迟无法突破,研发陷入停摆,远不是台积电的对手。

    为了获得梁孟松这个奇才,三星早在几年前对梁孟松就有了接触。

    因为梁孟松的老婆是韩国人,三星就专门派私人飞机去台湾接梁孟松一家到韩国探亲,度假,游玩,并且全程高级轿车,顶级酒店一切包办,给予了极高的礼遇。

    梁孟松正式入职后,三星不仅开出了台积电3倍的年薪,还提供一切资源,让梁孟松继续自己的研究,放开手脚大干一场。

    梁孟松也不负众望,一上来就叫停了28nm制程研发,直接由28nm跨越到14nm制程,要一次完成三代四级的制程工艺迭代。

    虽然,这在三星看来有点疯狂,但背水一战也别无选择,只能“赌命”似的全力支持。

    功夫不负有心人,三星终于弯道超车,在技术上和台积电并驾齐驱,从台积电手里抢走了苹果和高通骁龙的大量订单,获得了巨大的商业收益。

    面对三星半导体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