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淮北再议

    第三十八章 淮北再议 (第2/3页)

而是全军压上,结果导致前锋溃散后,后军紧随其后,结果就是一溃到底。

    总结完失误后,郭淮又讲述此战所得:此战虽然受挫,但也使得他更了解吴人的风格,可以简称为有将无士。吴人的将官不可谓不优秀,鲁肃在八公山修建营寨,首尾相连,相互照应,自成体系,又出乎常理,可以说是熟知地利,而吕蒙行军布阵,谋算料敌,都在自己之上,其中也不乏有决战决心的将领,譬如朱然能率众轻装深入敌后,与军士血战。但非常可惜的是,这些将领都受困于士卒素质,吴军在反击战和顺风仗中能够表现优异,但一旦到了决死战的情况,就会变得畏首畏尾,死伤稍有上升,吴军便不能维持攻势,可见吴人在陆地上根本没有决战的能力。

    郭淮说完后,轮到黄权论述水师情况。毕竟按照原本的计划,是由他负责阻拦吴军援军北上,结果不禁对吴人北上毫无消息,也没有趁机在寿春获得战果,这不得不说是他的失职。黄权对此没有推辞,只是说他出身降将,又能力不足,恳请天子将他撤换下来,另寻名将。但众人听得出来,这其实是在说他名望浅薄,在军中不能服众,所以才会演变如此。

    刘燮对此没有多言,而是将身后的剑取出来一把,扔给黄权,而后说道:“这是先帝常配的中兴剑,现在我把它赐给你,军中有人不听号令,你就拿此剑斩下他头!”黄权正欲推辞,刘燮又道:“将军莫非是要让我承认,我选将有眼无珠吗?”黄权这才收了下来。

    如此,前日战败的事情便算做了一个了结。刘燮的脸色缓和了一些,令三人都在左右坐下,然后叫随侍的宫人去取些肉羹来,让三人边吃边商议下一步的动作。

    刘燮最关注的还是吴军如今的布置,他反复地向郭淮与黄权确认,而后在淮南地图上一一标画:吕蒙率援军赶到八公山后,此地大约已有五万吴军,寿春有两万守军,而芍陂大泽中约有四万水师,合肥城中约有两万,钟离、当涂两地合共有万人,这些都是已探明具体数量的布置。而剩下的吴军就在六安与博安一带固守,据此可以估算,这里大概有三万人左右,而且根据现状来看,吴人的名将都已聚集在寿春——八公山防线,在这里布防的当不会是什么强人。

    做出这个估计后,刘燮松了口气,他终于转首看了周不疑一眼,随即又转回去,对郭淮、黄权两人问道:“休整之后,你们几日可以做出佯攻的态势?”

    郭淮估算说:“根据上次过河的经验,这次大约需要十日左右。”

    黄权则答道:“陛下,水战无佯攻,相遇即决战。”

    刘燮沉思少许,对黄权说:“那就把水师撤出寿春,你与伯济合军一处,再在八公山前打上一场。”且嘱咐郭淮说:“有公衡襄助,我让你包围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