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最后的战事

    第三十四章 最后的战事 (第2/3页)



    第二天,在太阳升起以后,吴人抬头看天,发现一夜过去,碧蓝的天空开始积起白灰色的云,高处的吴军旗帜,都猎猎地朝对岸飘扬。风如神助!这是多好的机会啊,吴军将士立刻到营中向主帅请命出征,司马懿望天良久,也终于下定了决心,令吴军尽数上船。

    此时东南风吹得正厉害,江面上四处是倒退的波澜。天空层云弥补,遮天蔽日,长江犹如躺在云中的浩瀚海洋,任由灰白色的波浪不断摇摆,轻晃船只,好似催眠。而两军大小船只横陈两岸,躺在静静流淌的江水之中,就像是睡着了一般。两岸碧色如画,北岸被各种各样的芦苇染成一片洁白,南岸则在柳林的绿色中,间杂这一片片绚丽的花色,江上潮湿的空气中流动着一股蚊虫滋生的味道,间或飘来两军做饭的炊烟味。除了江水拍击船舷,连说话的人声都不能辨析出来。更别说金鼓、铜锣,以及鸣镝和摇桨的巨响。总之两岸在风声中变得宁静,像是还没有醒过来一般。

    但事实上,两岸的水师都已经准备好了。

    很快,吴人大舰出现在江面上。最前面的正是焐热所倚仗的巨舰楼船。其余艨艟等小船跟随其后,渐次起锚入江。前锋行至江心附近,这个时候汉军已经出船应战了。吴人楼船随即停止渡江,左右展开为横排,以便随敌军的攻势而更快地改变阵型。

    此时的水战,由于楼船越来越高,载人数量越来越多,弓弩射程越来越远,使得艨艟小船那种游斗为主的方式,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高大的楼船进入战场后,小船其实破不了楼船的防御,仰头射击也非常吃亏,除去接舷战和纵火外,并没有好的反制手段,即使是主张以小船建军的关羽,其实中心思想也是利用其灵活性,能战则战,来去自由,使陆军不再受水师的制约而已。哪怕在竟陵之战中,他顺风纵火,场面大优,但终究也没能留下吴人的楼船。

    吴军的楼船居前,就是想利用这种优势,挑战汉军大舰,准备在巨舰对射中胜出。如果汉军不应,吴军就继续划桨逼近北岸,把来不及展开的汉军船队困在岸边,令其避无可避,再用跟随的小船张网,将剩下的汉军水师尽数摧毁,船上的汉军士卒也就得被打到江里喂了鱼虾。如果汉军怯战逃走,吴军就顺风张帆,穷追猛打,更能获取全胜。

    可以说,如果没有意外的话,司马懿既然先一步把水师阵型展开,又占据了顺风的有利天时,故而已经有了较高于对手的胜算。

    不过,出乎吴人意料的是,汉军的确出阵应战了。但来得不是对等的楼船大舰,或者说,楼船的形状极为奇怪。这些汉军楼船在船舷的两侧拉开了一道巨大的灰布,像是鸟的两翼一样将左右包裹着。东南风猛烈地吹过去,这些用绳子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