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拥有可能性的时代

    第21章 拥有可能性的时代 (第2/3页)

这是你写的?”

    左梦庚打眼一瞧,正是自己昨夜写的《国富论》。

    “游戏之作,贻笑大方。”

    徐若琳的眼睛很大,睁圆了的时候好似饱满的杏仁。偏偏眼神又十分澄净,仿佛直透心灵。

    “呵,你这也太谦虚了吧。你知不知道,这些东西倘若被江南的那些商贾看到,绝对会奉为圭臬。”

    这个说法令左梦庚颇为意外。

    “真的?”

    昨夜在对这个时代进行思考的时候,心神激荡,不自觉地写了一部分的《国富论》出来。但这个时代的人能否理解其中的内容,左梦庚并没有太多的信心。

    任何学术的东西,必然要有文化的人才能理解。

    可明代的这些读书人,长久以来一直执拗于天理、人欲,醉心于心、理之争。

    在务虚的道路上狂飙直进,真不知道这种极端务实的理论,这个时代的文化人能接受吗?

    徐若琳的话,却超出了他的预想。

    “江南繁华,多靠商贾之事。那里遍地作坊,便是读书人也多有从业的。可惜从未有人像你这般,将劳作、生产之事,说的如此透彻。”

    《国富论》一开始讲的就是生产力、劳动分工、劳动技术的问题。

    这些问题如果给研究四书五经的读书人去看,保证不知所云。

    可明末时期,尤其是在江南等地,工商业已经进入了蓬勃发展的阶段。

    众多的商人、手工业者们在积累了初步的财富后,也培养出了懂得商贾、制造之道的知识分子。

    或许这些人在从业的过程中,并没有形成类似的专业理论。

    可工业生产的道理是殊途同归的,只要将商业经营到一定的程度,从业者必然会到达一个认知的临界点。

    这就好比《射雕英雄传》里的五绝一样。

    他们或许没有读过《九阴真经》,可是在成为绝顶高手后,对于武学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感悟。

    这时再看到天下武学总纲的《九阴真经》,立刻就会产生“啊,原来是这么回事”“哦,原来是这个道理”的想法。

    至于《九阴真经》对五绝的修为有多大的提升……

    看过书的都知道,其实并没有。

    《九阴真经》对五绝最大的作用,就是帮助他们对武学的理解更加系统和专业罢了。

    不过徐若琳能够看懂《国富论》,还能认识到其中的价值,是出乎左梦庚意料的。

    “你怎么会懂得商贾之术?”

    徐若琳偏着头,很是骄傲。

    “很意外吗?我家里在松江府、苏州城都有不少生意的,家里作坊产出的布匹,更是冠绝江南。如今家里的生意都是二哥在打理,我和他最好,有些账目、计算的问题,二哥还要求助我呢。”

    这下左梦庚就懂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