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0章,水、旱、蝗、汤,河南四荒

    第360章,水、旱、蝗、汤,河南四荒 (第2/3页)

朗扔过来的银元,微微发愣:“这太多了,刚才您给的都够吃两桌的。“

    “给你你就拿着,来贵地做买卖,还要在你家多住些时日。”袁朗道。

    两块银元出手,这不是一般小门小户的花法。平常人家就没有直接拿银元消费的。

    再喝酒聊天,两位粮商的态度,有了些许微妙的变化,客气中带了三分热络。

    各自介绍了身份,袁朗得知,被叫做老黄的胖子,真名叫黄大伟,是阴山县屈指可数的大粮商。

    家里有六间粮店,三个大粮仓,还有三千亩田地。

    近两年,把他一个侄女嫁给了一个日本军官,搭上了日本人的线。有日本人做靠山,生意做的是越发大了。

    能跟这样大富商同坐一桌的,高磊也不是小人物。

    他也是做粮食生意的,五间店四间仓库,囤积了三十多万斤的粮食。

    袁朗听得眼睛直发光,这二位简直是活菩萨。

    “袁老弟,你这个倒腾粮食,是个怎么倒腾法?”黄大伟打探道。

    袁朗道:“简单,知道河南的情况吗?”

    高磊接话:“知道,产粮大省,地比咱们这边好种多了,这产的粮食也多多了。”

    袁朗摇摇头:“那是老黄历了,今年,河南就开始出现旱情,收成大减,有些地方甚至已经绝收,农民开始吃草根、树皮。

    饥荒的时候,粮食就不是粮食了,是金子,是活下去的命。你们说挣不挣钱?”

    这年头的信息流通十分闭塞,山西和河南隔着一条黄河,许多消息就不为人知了。

    高磊听了很是诧异:“不应该呀,河南都能缺粮食,听起来就离谱。”

    黄大伟挑了一筷子菜,淡淡的说:“袁老弟说的倒也没错,是你见识浅薄了。

    我听说,河南有四十万国军,这四十万张口怎么解决啊!都是从本地解决。

    从三七年至今,沉重的兵役和赋税数额,已经逼死很多人了。

    今年咱们山西干旱,河南估计好不到哪里去。平常日子把税负缴纳了,还能吃杂粮野菜凑合凑合。

    现在闹出干旱,老天爷不赏饭吃,国军可是要吃饭的。

    他端着枪来抢,你能不给吗?

    所以,要是没有点儿硬关系,这份买卖你也别惦记了。”

    高磊一阵发愣,细细琢磨这番话,信息量很大呀。

    总结来说:河南是缺粮食,一是因为干旱,二是因为国军。

    而想掺和这个买卖,就得在国军那边有关系靠山,不然弄过去就得被抢。

    高磊问:“老弟有那边的关系?”

    袁朗笑笑,熟练的拉起了虎皮:“瞒不过二位,有一位倒腾粮食的后勤官兄弟,没有两把刷子,也不敢干这种买卖。”

    “二十斤的粮食,能卖个什么价呀?”

    袁朗又笑了,这个高磊看上去很蠢啊,净是问些蠢的问题。

    “丰年的时候,二十斤粮食不过是一个人半个月的吃嚼。

    灾年的时候,快要饿死的灾民,二十斤的粮食就能换个黄花大闺女。

    卖什么价,看你能卖到哪里去。”

    对了,还有一点,得先保证不会被灾民抢了。

    不然就别做那种美梦。

    高磊失望至极,家里老爷子培养他做接班人,他一直想着干几笔大买卖,挣大钱好在老爷子面前长长面子。

    看来这个生意又不适合他。

    黄大伟蒙了一口酒摇了摇头:“这种买卖得拿枪的人才能做,

    要不然,还没来得及挣十倍百倍的利润,就先被拿枪的人抢了。

    那边的风评我可有所耳闻,水、旱、蝗、汤,河南四荒。

    那位汤司令比土匪都凶,他的军队成组织的抢劫强奸,日本人看了都摇头。

    说句不好听的,就是个大号的土匪头子,只不过披了张官皮罢了。”

    高磊听得直点头,“确实也是,加上当年花园口大决堤。”

    河南的老百姓那真是倒了八辈子血霉。怪不得宁愿给日本人当良民,也不想给国府当自由民。”

    在抗战前确实有水旱蝗蹚的说法。但抗战时水旱蝗汤中的“汤”指的真是汤恩伯和蒋鼎文的队伍。

    主要是汤恩伯押韵,所以便宜了蒋鼎文。

    并且,“蹚”在河南其实是一个区域性的叫法,豫西叫刀客(以抢劫为主),豫北叫老抬(以绑票为主),豫东叫捻子(捻军的来历)。

    但水旱蝗汤是属于全河南的,不分地区的噩梦。

    听说过水旱蝗汤,有谁听说过水旱蝗刀,水旱蝗抬,水旱蝗捻吗?

    所谓“蹚将”,指的是在某些容易闹灾的地方平时为民,灾时为匪的一些农民。

    有些地方严重到忙时为农,闲时为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