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0章,水、旱、蝗、汤,河南四荒

    第360章,水、旱、蝗、汤,河南四荒 (第3/3页)

的地步。

    而水旱蝗蹚的特点是连着闹,一般而言水过必旱,旱过必蝗,蝗过必蹚。所以水旱蝗蹚四字连用。

    汤恩伯/蒋鼎文在河南拉杆子抓壮丁时,把大量这种人拉进了队伍,很多队伍就是原来土匪组成的。

    闹得汤恩伯队伍的军纪,完全是令人发指的侵略军水平。

    一旦出动,所过之处犹如蝗虫过境,鬼子入侵。

    杀人取乐,绑架勒索,抢劫民财,奸**女,倒卖人口,无恶不作,寸草不生。

    基本做到了绝不让鬼子来祸害河南人民。

    有一个词叫“跑老汤”,意思跟“跑老日”一样。就是说听见汤部要来,要像听见鬼子要来一样赶紧跑。

    至于花园口大决堤,就是民国三大惨案之一。

    1938年,为了阻止日军的进攻步伐,打乱日军的进攻计划。

    委员长下令,扒开位于河南省郑州市区北郊17公里处的黄河南岸的渡口——花园口。

    造成黄河决堤,上千万人无家可归,上百万人因此死亡。

    今年的粮食欠收,跟那件事也有一些关联。

    总之,民国政府治下的河南,老百姓岂止是倒了八辈子血霉。

    简直是投胎到了人间地狱。

    袁朗都有点后悔这皮了,这哪里是张虎皮呀,简直是张蛆的皮,臭不可闻。?

    让人瞧见了都恶心。

    对国军的无底线进行了一番声讨,黄大伟才想起来,这还有个关联很深的袁朗,赶紧道歉。

    “老弟,真是不好意思,我们无意说你和你的兄弟,就是那帮披着国军皮的土匪太可恨。”

    袁朗摆了摆手示意不重要:“都烂到骨子里了,说实话,虽说靠着这个关系吃饭,但是就连我自己都看不下去。

    所以借着办事,离开那个肮脏的是非之地。”

    黄大伟其实就是动动嘴皮子,说些惠而不费的话。

    袁朗是过江龙,他就是坐地虎,有日本人做靠山,还真不怕。

    不过,有件事儿他得确认。

    “老弟是准备来收粮食的吗?”

    袁朗知道肉戏来了,谦虚道:“是有这个想法,黄老哥不妨指教一二,老弟洗耳恭听。”

    黄大伟把玩着手里的酒杯,淡淡的说:“一个碗能装的粮食就那么一些,要多出一只碗,就不好分了。

    老弟想要粮食,可以,我们把收来的粮食平价卖给你。但若是想从碗里抢,恐怕会有人不答应的。

    到时候,伤了和气可就不好了。”

    收货最怕有人搅和市场。

    阴山县几大粮食商人都有默契,不管丰收与否,都能把粮食价格压下去收上来。

    一旦有外来者进来搅和,提高价格收货。

    就等着被几个大粮商收拾吧!

    袁朗自然明白这其中的道理,听了黄大伟暗含威胁的话,也不以为意。

    他笑呵呵的说:“多谢黄老哥提醒,老哥愿意平价卖我粮食,那我还得谢谢老哥。

    这可是给我省功夫了,要是换我亲自去做,太费时间又太费力气。”

    果然,黄大伟一听,小眼睛闪过一丝贪婪的光,顿时觉得袁朗这个人年轻归年轻,还真的挺上道。

    “既然叫我一声老哥,那自然得帮衬着点。老弟要多少粮食?”

    “一百万斤。”

    袁朗一个数字吐出来,把黄大伟和高磊都给吓了一跳。

    一百万斤可不是个小数字,他们两家的粮仓里加起来都没这么多。

    这么些粮食,都够一万人吃上三个月的。

    “……”黄大伟报出了一个数字,一个能赚五成利润的数字,等着袁朗砍价。

    袁朗装作沉吟思考,没有在价格上提出异议,但提出了一个条件,他要五天之内见到这批粮食。

    “那定金……毕竟你要的粮食这么多。”

    黄大伟言辞闪烁,但没有丝毫的不好意思。

    毕竟两人之前没做过生意,只是一面之词,凭什么一番话就相信你要百万斤粮食。

    袁朗从怀里一掏,在桌上拍出了一根大黄鱼。

    金灿灿的黄金是那么的可爱,黄大伟眼睛看得都直了,手下意识的伸了过去。

    袁朗又把大黄鱼揣进了怀里,笑眯眯的说:“我也要看到老哥的粮食才能付定金。”

    “好说好说。”

    黄大伟连连答应,赚钱的生意那当然不能放过。

    高磊端起酒壶倒酒:“我家也有粮食,算我一个吧。”

    袁朗豪迈的说:“粮食自然是越多越好,这一百万斤只是第一批罢了。”

    这可把两位高兴坏了,看来要多收些粮食,做一笔利润丰厚的大买卖了。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