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8章,解锁的新武器

    第378章,解锁的新武器 (第2/3页)

   “小鬼子重兵来攻,时机非常蹊跷,我有理由认为,咱们兵工厂其实已经暴露了,不然不足以解释日军的动机。”

    完成上一个任务后,袁朗紧接着就接到了新的任务:找出隐藏在内部的大量叛徒,解决部队的隐患。

    奖励:仿m24木柄手榴弹生产线两条,生产十万颗原材料。

    他之前还没有思绪,但听闻日军大举来攻,便联想到了此事。

    不然之前他们拿下了山城,也没见日军这么大动静啊!

    丁伟恍然明白了:“我说呢,为了一个县城也不至于啊!袁朗说的很有道理,小鬼子要是奔着兵工厂来的,那就说得通了。

    要真是这样,就更应该把兵力缩回去,节节抵抗把日军挡在山外头,绝不能威胁到咱们的兵工厂。”

    刚刚建立的兵工厂,寄托了许多人的希望,是他们八路军未来发展壮大的重要基石。

    就是整个分军区的人都打光了,也得保住兵工厂。

    李云龙和于大勇对此也很认可。

    于大勇更是建议,如果遇到最坏的情况,就把机器拆走,掩埋在大山的深处,等到把日本人赶走再取回来。

    “那倒不用,还没到那份上。”

    袁朗压下了于大勇的担心,对李云龙说:“记得我说要给你个惊喜吗?现在惊喜来了,喀秋莎火箭炮听说过没有。”

    “什么炮,多大口径的,几门啊?”李云龙啪的一个急切的三连问,关心的都是重点。

    丁伟一样是识货的主,见识过袁朗提供的,105毫米口径榴弹炮,  t32a坦克,还有88毫米防空炮。

    能让袁朗称之为惊喜的大炮,肯定不是一般的货,也都竖起耳朵听。

    “喀秋莎火箭炮,是苏联人今年才投入实战的大口径车载火箭炮,最新的啊!这可是把德国人打的抱头鼠窜,做梦要搞,也搞不到的火箭炮。”

    袁朗一番吹嘘,先把三个人的好奇心给勾起来了。

    当然,这不能算是吹嘘,事实就是如此。

    就在过去的6月28日,苏联编成了bm-13-16火箭炮(被后来的苏联士兵称之为喀秋莎火箭炮)的第一支作战部队。

    莫斯科军区的7辆发射车被编为独立实验部队。

    在斯摩棱斯克的奥尔沙地区,该火箭炮连首次参加实战。

    作战中,7门bm-13型火箭炮速射112枚火箭弹,猛烈轰击德军刚刚占领的火车站,杀伤、摧毁了德军大量人员和物资。

    德军军官在向他们的上级汇报中说:“我们正在被一种火力强大的武器攻击,苏联人正在使用一种新式火炮,我们的伤亡很严重。”

    苏联人给该火箭炮,都准备了额外的炸弹,一旦发现会落入德军手中,就必须引爆摧毁。

    所以到整个二战结束,德国人也很少有缴获到的喀秋莎火箭炮。。

    袁朗要不是有系统签到解锁,想要,别说门了,连窗户都没有。

    李云龙一个劲地追问,火箭炮的口径,威力,射速多快?

    袁朗也不长篇大论,只挑他们关心的说:“火箭炮的口径是一百三十二毫米,但由于发射方式,装载的炸药更多,威力相当于一百五十毫米口径的榴弹炮。”

    丁伟眼睛都绿了:“这么大口径,小鬼子也没多少这样的大炮吧!”

    “那是,这种口径的大炮,都叫重炮,鬼子师团一级的野战部队才有,咱们还从来没见过。”于参谋长感慨,没想到他们八路军也能用上了。

    日军在整个二战,装备的一百五十毫米口径的榴弹炮,也才五百门。

    攻击堡垒和重要工事都嫌不够,根本不可能拉过来追着八路打了。那跟大炮打蚊子没什么区别。

    李云龙现在就关心一个事,这个火箭炮有多少门?

    袁朗微微一笑:“说出来吓死你们,相当于九十六门。”

    三人直接大脑当机了,脸上的表情直接僵住了,看起来滑稽极了。

    丁伟拍了拍脑袋:“你一定是在开玩笑,对不对?”

    “这一定是开玩笑。”李云龙表示赞同,他们整个分军区都没有那么多炮,一百五十毫米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