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长安乱 第二百四十二章 远去的英雄(二)

    第二卷 长安乱 第二百四十二章 远去的英雄(二) (第2/3页)

话。”杨国忠沉声道。

    二人移步至书房,杨国忠开门见山的问道:

    “行刺失败,你们接下来打算怎么办?”

    安庆绪回答道:“失败就失败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为了李隆基,钦天监损耗了大唐一定程度的国运,对我们而言,也是一种变相的成功。”

    “小侄的计划,是在长安待一个月,暗中联络朝中我们的人,谋划出兵一事。”

    “朝廷上,有多少是你们的人?”杨国忠问道。

    安庆绪摇了摇头,纠正道:“叔父应该说,有多少,是我们的人。”

    杨国忠皱了皱眉:“文字游戏罢了。”

    安庆绪见状,也不好继续打岔,说道:

    “具体的人名,小侄不便详说,起事之时,叔父自然会慢慢知晓。小侄能说的,便是三省六部、东西都、各衙门、州府、县郡以及藩镇,都有我们的人。大唐四方诸夷,也有不少听从我们的命令。”

    杨国忠心里泛起波澜,他早就对安禄山手下势力有所估计,但安庆绪的描述,还是远远的超出了他的预料。

    不仅仅是大唐,连四方小国,安禄山也有插手?

    “你们的野心太大了。”杨国忠语气沉重,“圣人,恐怕已经有所发觉。”

    “哦?”安庆绪闻言,眉间有了些紧张。

    “叔父何出此言?”

    “今儿子时,我随圣人回宫,圣人特意下令,让钦天监监正修怀祯,以及李光弼、封常清、高仙芝和哥舒翰四将入宫就寝。”

    “这四个人,可都是你父亲的政敌。”

    安庆绪深深皱起眉头,不过转瞬之后,眉头便舒展开来。

    “多谢叔父告知此事,不过叔父不必忧虑,仅仅是这四个人,影响不了大局。”

    杨国忠眼神惊讶:“你在说什么?李光弼四将皆是能征善战之辈,战功赫赫。你父亲和史思明,如何是他们的对手?”

    “虽然四将皆有不世之才能,但皇帝不会轻易重用,不然也不会把他们牢牢困在眼皮子底下了。而且,就算皇帝要用,也一定是用一而制三,使他们如履薄冰,战战兢兢。如此,他们自己就互为牵扯,无法齐心协力,便不值一提。”

    安庆绪说道:“当年,武当山的高人曾为我父亲看过相,也曾预言身后事。我们最大的阻碍,命格在西,不在这四将,所以,不必担心。他们会是一个麻烦,但绝不是最大的麻烦。”

    杨国忠再次表露了惊讶:“武当山?你们怎么会与他们扯上关系?”

    安庆绪一脸神秘莫测的笑容:“天机不可泄露,日后,叔父自会知晓。”

    “看来不止朝堂,你们在江湖上的手,也伸的很长啊。”

    杨国忠顿了顿,接着说道:“一个月后,你们就走?”

    “完成该完成的任务就走。”安庆绪道,“比如……杀李心安。”

    “这个忙,你真的要帮?”

    “一个小小的血衣堂,对我们的确构不成威胁。不过既然要联络我们的棋子,接下来,就要与他们那些文邹邹的书生打上一个月的交道,未免太无趣了些。杀个李心安,助助兴,也是好的。”

    “而且,李心安是裴旻的徒弟,裴旻在边境还是有一定的影响,能够以李心安的触动裴旻,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杨国忠冷哼了一声:“你的收获,最好不是裴旻查出真相,提着剑把你和你父亲砍成肉泥。”

    “一个天下第二而已。”

    杨国忠叹了口气:“李心安的身份,就注定了他就是李俶一个致命的威胁。若不是最近他屡屡坏我好事,我还真想等到我和李亨李俶撕破脸皮的那一天,看看李心安身份曝光,圣人和他们父子脸上的表情。”

    “但没有那一天了。”安庆绪微笑道,“一年,两年,最迟三年,叔父就能看到,明德门下悬挂着的李家父子的头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