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一章 黑白双煞

    第一百二十一章 黑白双煞 (第2/3页)

运气也算不错了,过路的商旅没有,同行的同年确有一个,早就听用修兄说元直得令父祖真传,擅长传道受业,在家乡守孝期间,为族中子弟开蒙,深受族人爱戴,我有个弟弟,开蒙读书一直不认真,这一路不如由元直教导一二,就当抵了这车马费了。”

    看祝元直有些不好意思,盛长槐便开起了玩笑,祝元直的父亲和曾祖父,都曾经做个私塾先生,他父亲更是传说中的金牌老师,每年都有学生考中秀才,就连徐慎徐用修的徐家,那么大的家族,请什么老师请不到,都把族中优秀的弟子送到祝元直父亲开设的私塾中,可见一斑,或许是有志子承父业,又或者是感激族人的照顾,此人竟然在父亲坟前教导族中幼童开蒙,倒是一桩美谈。

    祝家小家族,祖坟也并非全是坟茔,旁边更是有族人的田地,乡下孩子,别说跟着大人下地了,晚上都有可能跑到乱坟岗子抓萤火虫了。

    祝元直倒不是如盛长槐在坟前结庐而居,但白日里,还是在父亲坟前守坟读书,见族中幼童整日玩耍,大字不识,便趁白日大人干弄活,教导族中幼童识字,想不到此举竟然得了族中长辈的支持,将族中幼童全部送到他这里开蒙,祝元直的族人之所以会如此帮衬祝元直,也正是祝元直此举让他们心生感激,这年头,识字的机会可是不多,自家子孙不希望能读个秀才,但若能识字,就可到城里找个学徒的事情,比在家里干农活强多了。

    这一举动,甚至得到了县令的表彰,也没人说祝元直此举惊扰亡灵。其父是私塾先生,去世之后,儿子守孝期间在坟前为族中幼童开蒙,这才是读书人应有的品德,专门将此事计入县志,这也是徐慎折节下交的原因,要不然,以徐慎的家世和才学,什么样的朋友交不到,反而和祝元直关系这么好。

    盛长槐虽然是开玩笑,但祝元直却是当了真,果真让盛长槐把盛长杨叫到他这辆马车里来,在盛长杨满脸郁闷中,马车学院开课了,盛长槐见状,又把看热闹的杨继宗赶到马车里旁听,也是觉得祝元直讲的确实好,盛长杨早就开蒙了,正在学论语,让杨继宗听听,没坏处。

    不过此举倒是有效果,祝元直不愧是徐慎夸奖的那种天生的先生,就连杨继宗听了几日,都会说几句子曰了,甚至找全旭派来护送老太太的老兵请教战阵之事的时候,还能说出三人行必有我师的话来。

    这样的趣事,甚至惊动了老太太,休息的时候带着两个孙女来看热闹,也不知为何,这祝元直在老太太她们来看热闹的时候,大失水准,倒是叫明兰和如兰颇为失望。

    “主君,老刘头那边回来了,正如您预料的那样,左边的山上,果然看上去有些不太平,老刘怕打草惊蛇,没敢上去看个究竟,您看怎么办。”

    老刘头是全旭派来的老兵之一,从西北全旭招来了二十个退伍老兵,他既然要调回汴京,老兵当然不会留在宥阳,分了一半护送老太太回京。

    盛长槐他们现在所处的位置,就是一道山谷的入口,再往前走,若是按照行军布阵的规矩,是最容易被埋伏的地方,所以盛长槐提前让车队休息,派了几个老兵在山谷两侧侦查一番。

    虽然说京东西路最大的十三家绿林山贼水匪已经被盛长槐连同全旭一网打尽,但这天下的土匪多如牛毛,这年头因道路不好,官府哪里剿灭的过来,剿灭一波,没多久又来一波,所谓的绿林十三寨,只不过是最大的十三家,没名头的不知道有多少,况且,这地方已经快出京东西路了,盛长槐哪里可能会掉以轻心,这不,果然有不长眼的,敢拦盛家的车队,真是不知死活。

    盛长槐用眼神暗示了杨继宗一眼,杨继宗马上明白过来,借口说自己肚子不舒服,要找地方方便,盛长槐怕老太太她们受到惊吓,说是这两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