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万事俱备

    第九十二章 万事俱备 (第2/3页)

的人里面,大多数都是投机者,也是看不清朝局的,贪污受贿倒都是一把好手,靠他们办事,刘贵妃都信不过,最多就是在朝野中给永王壮壮声势而已。

    而这个年轻才俊一出手,在大宋军方实力派纷纷出京的节骨眼,将刘贵妃的人手推到了殿前司的重要岗位,为刘贵妃和自己家人做那个不能说出口的决断扫清了障碍。

    更不用说还给刘贵妃补上了一个漏洞,是的,在刘贵妃看来,这人提醒的这件事,将勋贵亲军护卫收回皇家,派到河东路前线,是将她们之前遗漏的这一环给补上了。

    所以,在刘贵妃他们一家人看来,此人就是上天派来帮助自家实现梦想的帮手。她们姐弟几个虽然没啥文话,但都看过戏文,历朝历代的争斗,谋士的作用是最大的,而这个年轻秀才,就是他们眼里的卧龙凤雏。

    “能为贵妃娘娘和永王效力,元方倍感荣幸。娘娘谬赞了,小的不过是个秀才,说来惭愧,解试尚且没过,称不上什么大才。”

    若是盛长槐在这里,一定会发现,这个年轻秀才是他的一个熟人。

    看到这个年轻秀才自谦,寿亭侯怕自家姐姐看轻了这个他无意中认识的知己,是的,这个秀才短短一个多月时间,已经和寿亭侯相见恨晚。

    “长生,你何必自谦呢。娘娘,您别看长生仅仅是个秀才,那是时运不济,两次科考,父母一前一后亡故,在家给父母守孝,所以不得参与科考。他做的诗词,我找人问过了,文采不输西平侯。”

    按照寿亭侯的说法,这个字长生,名叫元方的秀才,恩科那次是为其母守孝,这次科考,为父守孝期满,刚好是解试结束,这才来汴京,本来是想着能不能进入太学读书,结果丢了盘缠和束脩,不得已只能卖画为生,因寿亭侯夫人看上了他画的仕女图,这段时间,在刘贵妃的约束下,寿亭侯刻意讨好他的嫡妻小邹娘子,在买画的过程中,被对方的文采所吸引,再加上小邹娘子怜其身世,让寿亭侯收他在侯府当个师爷。

    结果这可倒好,寿亭侯误打误撞,给自家姐姐招揽了一个难得一见的俊才。

    “你呀你,就办了这么一件好差事,是生怕姐姐忘了你的功劳似的,等你外甥将来有了前程,忘不了你这个国舅爷的。”

    刘贵妃倒是了解自己这个弟弟,别看他好像和这个秀才相见恨晚,实际上不过是在提醒自己,这个人是他发觉出来的,也被自家弟弟给逗乐了。

    而刘贵妃没发现的是,在她说出国舅爷这个词的时候,那个叫元长生的秀才,眼睛里闪过一丝光芒,脸上也露出一丝微不可查的了然之色。

    不是什么人都能叫国舅的,被称为国舅的,和民间娶妻一样,只有嫡妻的兄弟,才是家里子女的正牌舅舅,其余的妾室,他们家的兄弟,说个不好听的,最多是个亲戚,在有些大户人家,家生子抬的妾室,他们的兄弟姐妹,身份甚至只是个下人。亲姐妹的儿女,人前称呼他们也是直呼其名,也就是在没人的时候,才敢称呼一声舅舅,这乃是礼法。

    皇家也一样,太后的兄弟,是老一辈的国舅,皇后的兄弟,是新一辈的国舅,别说是贵妃,就是皇贵妃,她的兄弟也当不起国舅之称,刘贵妃不知道,她一个国舅爷的称呼,已经被这个秀才给洞察了她的心思。

    这个年轻秀才就是在有才,在刘贵妃眼里也只是臣子,赏赐了一些金银和内造的文房四宝之后,刘贵妃就让此人下去了。等元长生离开之后,刘贵妃就给自己的亲信宫女使了个眼色,那个宫女马上了然,随即开口说道。

    “官家疼爱娘娘,知道娘娘好不容易省亲一次,特许她和亲人说几句体己话,你们都先下去吧,刘内官和我留下伺候就可以了。”

    嫔妃省亲,按照规矩,身边随时必须有宫内的内官和宫女陪着,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