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七章 给梁竞的建议

    第一百三十七章 给梁竞的建议 (第2/3页)

。作为一个金融大鳄,他的全部工作主要由三部分组成:陪安迪解闷,查安迪身世,帮安迪揍人。就这三个,没别的了。

    安迪上班的时候他在边上晃荡,安迪下班的时候他在俱乐部晃荡。他的资本实力体现在帮安迪买房买车上面,他的精明智慧体现在帮安迪做保姆上面。末了还要来一句:我不追安迪,这是我有自知之明。简直了,霸道总裁爱上我,而且还不追我,因为霸

    道总裁有自知之明!陈安隅觉得你把安迪这条故事线单独抽离出来,这和玛丽苏有区别吗?真的有区别吗?

    其他bug还有很多:

    比如,作者加了那一小段绯闻当作困境,可是这一段也很搞笑—-仅凭网络流言就取消股东大会上的发言?你当股东大会都是网友开的吗?

    还比如,安迪他爸,明明是给女儿道歉的场合,却能大大方方的说:“我可能会掐死你。大叔!”

    你好歹是个文化人,你说打胎就算了,可你总该知道,杀人是犯法的吧!杀神经病也犯法啊!

    再说曲筱绡,英语都说不顺,两天就搞定一个国外大单。这是欺我华夏无人吗?

    陈安隅就奇怪了,一个不学无术、英语都没练好的人,一回国就改过自新,说发奋就发奋,说靠谱就靠谱?

    陈安隅不是不相信你有本事,而是那么有本身,早干嘛去了?

    吐槽完了,陈安隅还是得说说这部剧的优缺点的。

    这剧评价两极,有人说它鼓吹出身阶级论,有人说它不过是反映现实。

    陈安隅觉得《欢乐颂》的问题其实是出在“一致性”方面。艺术作品可以紧扣现实也可以脱离现实,可以歌颂小人物也可以感叹命运。但必要的是“角色刻画一致”以及“角色成长一致”,这点该剧做得不好。

    第一点是角色刻画一致方面。剧中五个主角,有两个角色(樊和邱)的“脆弱面”完全展现在观众面前,非常细腻;但另有两个角色(安和曲),观众几乎看不到她们的内心世界——她们仿佛没有任何情感弱点、精神诉求,从不怀疑自己或怀疑人生,角色刻画与细腻的樊和邱相比很不一致。

    诚然,物质生活方面,社会资源多的(安和曲)确实会比少的(樊和邱)过得好,但情感上的脆弱每人都应该有,因为这是人性,与出身、地位无关。年薪五万和五十万的都会怀疑自我价值、思考人生意义,都会需要他人和自我认同。这里的“脆弱”不是指角色的能力或性格,而是情感上,观众与角色产生共鸣的点。

    樊和邱是有血有肉的角色,我们能看到她们精神上的挣扎,这不用多说。

    反观安和曲,我们看到的只是曲抢男友得手、安在会议室说英文召唤下属,并没有感受到物质富足的她们有任何精神诉求。因此这两人“人性”的展现有重要缺失,与樊和邱的角色刻画很不一致。

    剧里的确写到了曲的家庭纠葛,但都是从曲和哥哥的金钱争斗角度来写,每次都结束于曲父夸女儿能干、曲得意洋洋,观众不知道曲究竟精神上需要的是什么。剧里也写到安的社交恐惧症和孤儿背景,但似乎它们对安来说也没什么影响——她很容易地就和其他四个女孩打成一片,且刚认识就把她们请进家,还熬夜帮忙指导工作。刚得知弟弟境况的那会儿的确难过了一下,但好像很快自己就调整过来,之后也不常想起。

    曲、安也是人,不管财富和地位怎样,都会有“内心挣扎”,都会有想得但得不到的认同,且痛苦不会比樊和邱少。生活中像安这样的人,业务竞争的激烈会让他们一直处于高压状态,身心疲惫,工作忙起来无法兼顾家人朋友。而剧中的安真可谓超人:轻松完成工作、老板不给任何压力,轻松战胜社交恐惧、和另四人打成一片,轻松让若干男人为她倾心、有很多时间精力谈情说爱——没有重大矛盾冲突,没有未满足的精神认同。

    当然了,不排除曲就是心大,抢到男友拿下家产她就开心上天。不排除安就是能力强,工作朋友恋人都不耽误,各层心理需求全被满足。只是这两个没有展现内心脆弱的角色恰好是上层出身,而底层那两位则常常陷入精神挣扎,难免让有些观众认为该剧“鼓吹出身阶级论”。

    陈安隅以前读过该小说,印象中小说作者的主旨是,不管出生在怎样的家庭,只要找对自己的追求和行事方式,都能活得精彩。这其实是一个偏“正能量”甚至“童话”的概念,但最终呈现效果不佳,我只能猜测要么作者下意识把上层人士都“完美化”、“理想化”了,要么作者对安和曲这类人观察不够,导致角色刻画比较粗糙,缺乏让人产生代入感的“脆弱面”。

    第二点,角色成长一致方面。这当中第二个“不一致”是角色成长不一致。

    所有艺术作品中,主角都会经历某个转变,可以是对某人某事的态度,可以是价值观、性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