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收获

    21、收获 (第2/3页)

    大壁,天子礼天之用。诸侯献天子也要用大壁,比如完璧归赵中的和氏璧就是大壁。

    谷壁,玉璧表面雕满纵横排列有序的饱满谷穗纹路,寄托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望。

    蒲壁,玉璧表面雕满蒲纹,这蒲纹意为瑞草,象征草木繁茂欣欣向荣,寄寓六畜兴旺猎物丰富之意。

    神识聚拢,注入玉壁表面。

    同时,宝符激发。

    天地万物,莫不可鉴。追根溯源,莫不可鉴。

    有关玉璧的画面蜂拥而来。

    砍柴人在荆山发现一块璞玉,献给诸侯王。

    诸侯王让玉匠鉴别,玉匠武断,说是块顽石,并没有玉。

    诸侯王大怒,认为砍柴人欺君罔上,让人砍去他的左脚。

    又过了数年,诸侯王死去,其子继位。

    不死心的砍柴人拄着拐杖再次将璞玉献给新的诸侯王。

    新任诸侯王让玉匠鉴定,玉匠仍认为是石头。

    诸侯王怒,让人砍去砍柴人的右脚。

    至此,砍柴人双脚全失。

    又过了数年,诸侯王也死了,他的儿子继位,这已经是老诸侯王的孙子了。

    砍柴人很执着,抱着璞玉在发现的地方痛哭,泪水哭干,两眼就流血。

    一边哭,他还一边大声抱怨:“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有见识的终究太少。”

    诸侯王刚继位,不希望听到这样的声音,就让人打听究竟是什么情况。

    当知道缘由后,便让人将璞玉拿给玉匠鉴定。

    老玉匠已死,继任玉匠并非出自他家,很同情砍柴人,便说有没有宝玉,刨开就知道了。

    诸侯王于是下令剖开。

    玉匠将璞玉剖开后,果然得到一块宝玉。

    诸侯王大喜,命玉匠琢成一块谷壁,用于当年的祭礼。

    玉璧以发现璞玉的荆山命名,为荆璧。

    诸侯王还封砍柴人为侯,砍柴人坚辞不受,很有骨气。

    荆壁因其来历备受推崇,此后的数百年间在不同的诸侯、王、皇帝手中辗转,直至在汉末兵乱之时,被丢入深井,踪迹自此消失在历史长河里。

    太宗延泰年间,一个偷儿不小心跌入一眼枯井之中,于井底挖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