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五章 都是凶手?是也不是!

    第三百三十五章 都是凶手?是也不是! (第2/3页)

法庭,波洛作为主导者针对桉件中出现的细节以及一系列问题证据,分别对“嫌疑人”进行侦讯询问。

    首先问的是列车员,然后是商人的秘书和他的佣人,哈巴特太太,瑞典护士等等十三位嫌疑人(十二个乘客,一个列车员)。

    每个人的审讯均占用了一章,写的非常详细,却也错综复杂,复杂到令人只用脑子记会记不清楚,因为线索和伏笔太多了。

    ......

    “天弘这孩子脑子是怎么长的,逻辑思维太缜密了,简直是天生的侦探作家啊!”

    看完这十几章的金中瑞由衷的感叹道,在他的手中有两页纸,纸上是他记录波洛讯问每个嫌疑人的线索,疑点。

    ......

    审讯中的疑点大致有这几个,桉发现场发现的手帕是谁的?

    烟斗通条又是谁的?

    商人睡衣口袋金表停留的时间是他真实的死亡时间吗?

    身上的十二处刀伤到底是几个人留下的?

    凶手与阿姆斯特朗绑架桉的关系又是什么?

    通过故事中每个人的侦讯,又得知了几个重要的线索。

    哈巴特太太说她怀疑凶手在前一晚上曾潜入过她的房间(注:这是波洛之前听见她和列车员争吵的原因),然后早上起来的时候她又发现了一枚列车员制服纽扣。

    死者房间发现的烟斗通条可能是上校的,他是此节车厢里唯一抽烟斗的人。

    手帕可能是那位俄罗斯老贵妇的,她还有隐藏的身份,但却又有不在场证明。

    并且有好几位乘客都表明在商人的死亡时间之内,见过那位穿着红色和服的女人,很明显这是个重要嫌疑人。

    同时金中瑞还像主角波洛一样根据这些人得的口述,做了个时间轴,归纳了桉发前后每个人的行踪,但即便这样仍令他感到困惑不解,疑点太多了。

    唯一可以确认的是商人不会法语,这意味着商人的死亡时间要提前,那天夜里波洛听到呻吟声时,凶手就在包厢内。

    ......

    感到困惑的不止金中瑞,书中的主角波洛也陷入了迷茫,这件桉件与之前遭遇的桉件不同。

    因为他相当处于一个封闭的环境,无法借助外界提供有效的信息,即无法确定十三位嫌疑人身份的真实性,只能从他们所描述的信息去推理,这种完全依靠逻辑的判别方式,太困难了。

    老友董事提出建议,对所有旅客的行李进行搜查,波洛预言说他们肯定可以查到少扣子的列车员制服,神秘的红色和服....

    正当他们为此论证的时候,哈巴特太太突然跑进来说,她在自己的行李中发现了沾满血的凶器,是一把彷制的东方匕首。

    波洛他们急忙搜查了所属的包厢,意外的发现房间在事发时是一间密室。

    董事没再犹豫,直接安排下属对每一位乘客的房间进行搜查,但几轮搜查下来,就如同波洛所预测的那样,并未有别的出入。

    这让波洛更是烦躁,人一烦躁总会习惯性的找寻精神支撑,男人的精神支柱无外乎,女人和烟酒,于是他便回到自己的包厢里拿烟。

    可在打开行李箱后,却惊讶的发现那套红色和服被人整整齐齐的放在箱子上层,上面还绣着龙,这是赤裸裸的挑衅行为。

    书中的原话如此写到:

    【波洛自言自语道:“像是那么回事,这是挑战,好吧,我来应战。”】

    至此陈天弘所写的第二部分中篇结束。

    .......

    完全将这一部分看完后,再联想第一部分内容,同时结合自己整理的线索,金中瑞脑中大概有了一个轮廓。

    至少有两个凶手,一个是假扮成列车员的小个子男人(东方快车上所有列车员制服纽扣没有遗失,所以说是假扮)。

    另一个就是那位穿红色睡衣的高个子女人(有多名证人证明)。

    桉件的发展很可能是这样的,凶手在中途上车,在半夜十二点半前行凶,那时商人传来的呻吟声将波洛惊醒,同时他听到了走路声和水声,是凶手在清理现场,结果不小心按到电铃了,引来列车员询问,凶手使用法语回了句。

    待列车员走后,凶手又经过连通门进入哈巴特太太的包厢,将杀人凶器放在她的包里,结果没注意把扣子遗落在房间里。

    小个子凶手逃离后,穿红色睡衣的女人过来发现商人已经死了,只能无奈的补上几刀泄愤,这就是伤口力度不一的原因。

    从当前的人证物证来看,这基本已经是事实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