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九十三章 顺应天命

    第两百九十三章 顺应天命 (第2/3页)

识到了太多新奇的东西,这些新奇物事,他们可不知道绝大多数都是皇帝的奇思妙想,只当是杂学兴起之后,格物之术得以发展罢了。

    于是杨廷和等重臣意识到杂学确实有其可取之处,至少不会像言官喷的那样全是糟粕,有内阁横在皇帝和朝臣中间,再加上兴学兴的是南方文教之地,所以朝堂上反对的声浪渐渐也就没了。

    但这次不一样,可以说朱厚炜有些急功近利了,燕京大学该不该建?

    没有该不该的,但肯定有些操之过急了,杨廷和觉得当天下兴学事完成的七七八八了,再将触角伸到北直隶,进而再到京城,无疑会更好,也更容易被天下读书人所接受。

    至于把燕京大学开到国子监对面,那真的是无力吐槽,就没皇帝没有挑衅儒家的意思,也会被认定有这层意思在内。

    那些热血上头的监生抱着法不责众的心态来堵承天门,当真是吃了熊心豹子胆,如果杨廷和知道是谁在后面挑唆,他甚至都得爆粗口骂上一句傻叉。

    身为官场领袖,杨廷和岂能不知道嘉靖帝对儒家的观感并不好,之所以没有出手压制,完全是因为儒家对于王朝的统治者有利。

    儒家本身就是一个求同存异乃至极其擅长转变的学派,迎合皇帝的统治理念,进而施天下政,才是儒家该去做的事。

    面对正德那样什么事都不太想管想问,一心只知道玩的君主,外朝的大臣自然愿意大权独揽,可面对嘉靖帝这样,什么事都喜欢亲力亲为,甚至满脑子里都是革新的皇帝,大臣需要做的便是辅助。

    这就叫顺应天命,如果不想顺应天命,非要对着干的话,那么除非你拥有和皇帝正面对抗的本钱,甚至有把皇帝给换掉的底气,否则就只能老老实实做人,因为皇帝占据着大义,这就是九天之上的宫阙,满朝上下只能仰望,不敢亵渎!

    亵渎就是镇压!

    现在朱厚炜想的就是镇压!

    祖制对于大臣而言有用的该保留,可没用的他们会集体选择遗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