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七章 天生皇帝

    第三百五十七章 天生皇帝 (第2/3页)

选,天底下的国学大师、博士生导师什么的都要争着来当老师。

    定王朱载坖虽然不是嫡子,可他是皇长子,薛后若是无子,那么朱载坖成为太子并非毫无指望!

    这天底下从来都不缺投机钻研之徒,有成为帝师这样的机会,谁能无视?

    但是朱厚炜对于皇子皇女的教育方式一直以来都有自己不同的见解!

    皇家子女接受教育的时间都比较早,一般而言,三岁起皇帝就会让大儒为皇子皇女启蒙,启蒙无非就是读《三字经》《千字文》这一类的书,让皇子皇女识字。

    等到字识的差不多了,就开始读经论典,基本上是先将四书五经给背的滚瓜烂熟,然后结合朱熹的注解,对这些经典进行释义。

    也就是说对于皇子皇女们而言,师资力量是无比强大的,生活待遇是无比优渥的,但是所学的内容和民间走科举出仕路子的读书人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当然区别也是有一些的,比如太子还要学《资治通鉴》,要从这本书当中学习为君治国之道。

    如果放在后世,朱厚照和朱厚炜两兄弟就是老师眼中典型的问题学生,老大朱厚照对治国之道没有兴趣,对四书五经同样深恶痛绝,每日里只喜欢舞刀弄枪,让大儒教授们头疼欲裂。

    至于朱厚炜,这家伙喜欢匠作,整日不务正业,对读书同样是不上心的很,不过好在是皇次子,注定只能成为藩王的,有没有文采倒不是什么大事,不学无术的藩王倒也不至于坏到脚底流脓,那么对社稷和地方而言,就更算不上坏事。

    总之,在弘治朝,那些满腹才学,兢兢业业想要教导两位皇子成才的大儒们,表面是无奈的,而内心则是绝望的……

    如果说朱厚照和朱厚炜是大号,那么大儒们肯定觉得这两个大号已经彻底练废了,练废了大号没关系,他们可以练小号,来证明自己的实力!

    而这还不是关键因素,关键原因是来自儒家的危机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