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九章 利益链

    第六百二十九章 利益链 (第2/3页)

 父皇给你举个例子,假设一斤好茶在大明能卖一两银子,一匹丝绸卖它个五两,可要是运到海外去卖值多少?

    一斤茶叶就能卖五两甚至八两,十两,一匹丝绸就能卖十两二十两!

    这是多大的利润,这就和晋商一样,晋商明知道往草原上贩卖违禁品是杀头诛连的大罪,可是依旧不管不顾,铤而走险!

    海上贸易如此丰厚的利润,世家豪族自然需要把持在自己的手里面,可要是朝廷开了海,那么就会有数不清的中等商人,想方设法的将货物贩卖到海外去,如此一来,利润必然锐减!

    对于世家豪族而言,最不能忍受的就是自家的利益被侵害,所以他们肯定不希望朝廷开海。

    另外还有漕运,漕运千年,早就形成了一整套的利益链,那些运河沿线的官府谁不从漕运利益当中大捞特捞,那些底层的小吏,谁又是善茬!

    至于被盘剥的商贾,最后也肯定不会甘心自己的利益受损,那么他们被盘剥出去的利就会转嫁到寻常百姓头上,说来说去,最终受损的倒霉的也就是无权无势的百姓罢了。

    有这样的利益链存在,他们当然也不愿意开海,否则走了海运,只要有些能力,谁还愿意走漕运来忍受盘剥。

    久而久之,这就形成了一条约定俗称的潜规则,不管是谁在朝堂上面,谁拥有话语权,就一定会极力去反对开海,想方设法的去鼓吹开海的严重性,深宫中的天子能知道什么?于是被忽悠是必然的。”

    听到忽悠这个词,薛后与长公主掩嘴轻笑,朱载垣想笑却不敢笑。

    “为了不让朝廷开海禁,官员和豪族们也算是煞费苦心,毕竟皇帝也不是傻子,皇帝还有锦衣卫和东厂去调查,可要是真的呢?

    倭寇不断肆虐,今天杀了多少人,明天抢了哪个乡,这个月破了一座县城以至于生灵涂炭,下个月又杀的什么地方血流成河。

    这些都是事实,是地方官府和地方卫所不作为甚至是放任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