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3章:朕被陷害

    第513章:朕被陷害 (第2/3页)

子,真是太不象话了:“薛国观,你来说,若是商贾拒不缴税,朝廷该当如何?”

    冰雪聪明的薛国观早就看出前两位的回答方法了,他也就立刻照猫画虎,简短接说了:“启禀陛下,臣以为如殿下行事一般即可!”

    崇祯:“……”

    然后便没有然后了,首辅已经闭嘴了!

    李侍问投靠太子的原因是他做户部尚书是弄不来一年上两三千万两银子的,太子却可以帮他做到。

    吴甡投靠太子的原因是害怕皇帝薄情寡恩,前任阁老刘宇亮就被杨嗣昌给排挤得不得不领军出征了,他可不想步刘宇亮的后尘。

    薛国观投靠太子的原因是想长期做首辅,最好可以超过温体仁的任期,他还想当国仗,来个双料头衔。

    这仨人是摆明了把手头的事情都踢给太子爷,让太子爷继续跟他爹掰手腕,他们好继续坐山观虎斗。

    大殿内的气氛显得非常尴尬,崇祯也不好继续往下问了,因为答案已经都提前知道了,有了前三位做样板,后面的人只要不是傻子就知道该如何回复圣上。

    “……既然如此,诸位爱卿以为朕移驾南都如何啊?”

    无奈之下,崇祯只能祭出一个能够让群臣们有兴趣回答的问题,顺势可以投石问路,给自己找个台阶下,毕竟对自己来说,情况已经非常恶劣了,还想得到那一千万两银子呢。

    “启禀陛下,太子殿下宽仁勤俭,镇守京师,异常合适。陛下移驾南都,可保江南安稳,大量增收税赋。如此一来,遥相呼应,南可震慑流寇,北可抵御东虏,乃是两全其美之策!”

    没错,还是首辅薛国观,但言辞却不曾像适才那般简单,说了一大堆奉承之言,总之就是非常支持皇帝搬家。

    “臣附议首辅所言,江南乃是我大明钱粮源头,切不可疏忽大意。今江南奸商偷逃税款极为严重,长此以往,太仓储银势必江河日下,若欲根除朝廷祸患,非陛下亲自坐镇南都,惩处奸商不可。”

    按惯例,礼部尚书冯铨在首辅之后第二个发言,大致的意思就是请皇帝赶紧去江南刮地皮,越快越好。

    “臣附议首辅与大宗伯所言,江南税款征收已然刻不容缓,陛下欲励精图治,中兴大明,朝廷便不可放纵奸商偷逃税款一日。”

    李待问说话还算比较中听,既然皇帝关心如何向江南商人收税之事,那就把移驾之事与收税结合起来说给皇帝听。

    “臣附议!”

    “臣附议!”

    “臣附议!”

    “臣附议……”

    三人之后便是一群人纷纷进言,就跟事先商量好了似的,弄得心里郁闷不已的崇祯在龙椅上都快坐不住了,这分明就是在变相赶自己走,就是一群会说人话的白眼狼啊!

    转念一想,只要这个逆子不死,这群白眼狼便会一直以逆子为首,处处与自己作对,自己在京城的日子不会好过了。

    赐死这个逆子只不过是气话,别说赐死,就算是免去其太子的头衔,都会引起群臣的激烈反对,连投靠自己的臣子也不会同意。

    不到万不得已,崇祯还不想把手里最后的这点筹码也给输光,眼下起码还有黄得功的勇卫营以及若干大臣支持自己。

    若是政令无法出宫,群臣之中的大半又倒向这个逆子的话,自己还找不到任何转机,就只得移驾南都了,毕竟他还不想直接被升到太上皇的位置。

    崇祯是不想得到与李渊的同样的下场的,李世民好歹算是成年了,而且功成名就。

    他这要是被十岁的长子给架空了,变成了太上皇,往后还有何颜面?

    京城快要完全变成这个逆子的老巢了,自己打不过,就只能走位上了。

    一千万两银子,当真是不少了,还都是给自己的,不算太差劲。

    不过就这么将京城,甚至整个“北地”拱手让给这个逆子,崇祯还是心有不甘的。

    因为只要自己同意,这个逆子其实就是半个大明帝国的皇帝了,只是没有皇帝的头衔而已。

    崇祯忽然想起还有支持自己的臣子,便重新燃起了留守京城的希望,饶有兴趣地询问道:“倪元璐,倪爱卿,以为朕移驾南都如何呀?”

    倪元璐身为礼部右侍郎,其实手里并无多少实权,礼部的权势也是七部里面最小的,既然皇帝都打算移驾了,他那也就没有任何阻拦的理由了:“臣愿时刻追随陛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