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3章:谁会尴尬

    第1343章:谁会尴尬 (第3/3页)

而已。

    为了方便郑芝龙取货,朱慈烺还下令在锡兰建立一座规模超大的物流园区,这里几乎靠近航线的中间位置。

    现在每天都有多艘商船停靠锡兰港口卸货,不少对面的土邦贵族,也会乘船前来采购一些商品,好带回去做零售,从而赚取差价。

    大明出产的粗布,若是批发的话,单价比印度当地的土布便宜一半,甚至更多,即便是零售,也比土布便宜两三成。

    最重要的是颜色很多,多花一点钱就能选择很多图案,而且大明商人接受易货贸易,价格又公道,让土邦贵族们非常开心。

    实际上,只要是能挤兑国际同行的商品,朱慈烺都乐意用降低利润的方式进行倾销!

    损失的利润可以用挖矿来弥补,作为全球最大的矿主,朱慈烺就有这个资本。

    像荷兰这样手里没几座矿的国家,也就只能忍气吞声地当中间商了。

    更何况大明帝国凭借强大的财务能力与工业产能,能够接受易货贸易。

    别说是金属半成品,买家只要能拿出来矿石,卖家就可以照单全收。

    相比之下,荷兰、威尼斯等国就没这个实力了。

    整个欧洲,也只有资源相对丰富一些的法国与瑞典可以这么玩。

    神圣罗马帝国倒是想插一脚,可惜海外市场早就被列强瓜分完毕了。

    兜里有钱的买家可以选择质优价廉的商品,兜里没钱的买家,那就只能买能够易货的商品了。

    暹罗的橡胶、印度的铁锭、奥斯曼的成品油、印加帝国的铜锭和硝石,大明全都可以接盘。

    接盘也不会亏本,因为原料与半成品的利润远低于成品价格,只有铜锭是例外,因为这玩意就是钱。

    通过大宗商品易货贸易,朱慈烺不但可以刺激本土工业的蓬勃发展,还能盘活手里的巨额资金。

    在市场规模与消费总量没有快速增长的情况下,要想让大量资金获得翻倍收益是非常困难的事情。

    这时候就要借助自然资源与工业半成品来作为资金获得滚动式增长的媒介了,易货得来的就是资源就是期货。

    只要大明帝国不破产倒闭,那么任何一批期货在未来某个可以转换为工业品的时间里就肯定是可以升值的。

    这就相当于用自己兜里的钱进行囤货,朱慈烺用帝国的军事实力和工业产能做杠杆,就能实现身价倍增的小目标。

    哪怕每年所获得的收益只增长百分之十,不到八年,投资的总价值就会翻一倍,实际增长速度则比这个水准要高得多。

    作为大哥,现在给两个弟弟的钱,以后等到他们在各地的封地站稳脚跟,就可以通过易货的方式再赚回来!

    赚同父异母的弟弟的钱会尴尬么?

    当然不会!

    只要自己不感觉尴尬,尴尬的就是别人!

    历史是由胜利者来书写的,从来不是尴尬者写的。

    司马迁的《史记》里有部分内容让汉武帝感到尴尬,结果就把作者给……

    这个惩罚却被记录下来,被后人看到,会让汉武帝感到更加尴尬的!

    雄才大略、好大喜功、穷兵黩武,外加小心眼!

    朱慈烺就没这方面的忌讳,史官要写也行,就将每件事情的来龙去脉,不带个人感情色彩的都完整地描述出来,让以后的读者看看到底哪边占理!

    把东林勾结商贾,拒绝商税的事情写出来。

    把晋商勾结东虏,向关外贩运粮食的事情写出来。

    把奸臣阳奉阴违,贪赃枉法还死不承认的事情也写出来。

    书籍出版上市之后,看看到底谁会感到尴尬!

    朱慈照没时间考虑尴尬的事情,自己已经被对面的一群猴子搞得焦头烂额了。

    想扩军还舍不得花钱,不扩军还改变不了目前双方焦灼的态势。

    痛定思痛之后,决定先行整编出来一个主力旅的人马。

    作为生力军,投入战场,力争尽快撕破对方的防线,打开一个缺口。

    等看看战场事态能否有所变化,再进行第二个旅的整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