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梦想与现实

    第十六章 梦想与现实 (第2/3页)

生制度下,这些孩子在经过充分或不充分的训练和培养后,就如同流水线上的商品一样被包装后源源不断的推向市场。

    狭小的市场环境下,竞争的残酷被成倍放大。

    据不完全统计,每个月韩国出道的组合有80到100个,而KBS,MBC,SBS韩国三大电视台的打歌节目每次只有十几组歌手可以上台打歌,其中绝大多数是成名的歌手,剩余的组合或知名度不高的团体只能在街头和商业活动中亮相。

    由于流水线一样的练习生制度的存在,韩国艺人的可替代性很强。几年就换了一大批新面孔,即使是成名的组合,超过5年的也屈指可数。

    演员的寿命相对要长一些,但是巅峰期也很短暂,很多一部剧爆红的演员们没几年就销声匿迹。再加上男性的全民兵役制度和东方女性的婚育传统,很多艺人都是十七八岁就出道,不到三十岁就渐渐退出主流了。

    这还是有幸成名的佼佼者,前面描述的无法登上顶峰的团体往往在耗尽几年的青春后,只好解散自谋生路。

    由于在人生最好的年华没有学习一技之长,这些人难以进入企业和工厂就业,最后往往选择成为经纪人,伴舞,化妆师,助理等边缘职业混迹在娱乐圈中。

    另一方面,由于市场狭小,竞争激烈,出道的新人几乎没有收入,除了食宿外,活动所得要优先用来填补公司的培养和运营费用,往往要出道好几年后才会有收入可拿。

    对于成名的组合来说,往往是用几年不眠不休的巅峰期挣一辈子的钱。而对于那些没有成名苦苦挣扎的团体来说,省吃俭用,家里贴钱都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了,也不排除迫于生计,走向歧途的选择。

    由于艺人数量太多,民众往往熟视无睹。

    和天朝不同,韩国的艺人社会地位并不高,收入也不稳定,因而在社会信用度的评估上往往很低,例如买房的贷款条件对艺人而言就很苛刻。

    而韩国社会对曝光度很高的艺人又有着超高的道德标准,本国的网民们也是非同一般的玻璃心,动不动就对艺人的一些行为口诛笔伐,更催生了韩国独有的针对艺人的anti文化。

    总之,在易浩彦的认知里,压力大,环境差,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