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四十八章 无线电话

    第一千一百四十八章 无线电话 (第2/3页)

   他们只是想要一种简单的无线电电话设备,不需要便携都可以……大概需求就是把无线电报里的电磁信号信息直接转变为声音。

    而皇家理工学院的教授们听到这种需求后,结合了无线电报系统,又结合了有线电话系统,最终弄出来了这种所谓的"战场无线声音通讯系统"……

    所以,当天罗志学在电磁实验室所看到的收音机……它其实只是其中的一个接收终端,同时它还有一个独立的发射设备。

    两台设备结合到一起,这才是电磁实验室这边研究出来的完整,适用于军事需求的无线电通话系统。

    唯一的问题就是……这玩意无法保密。

    因为发射出去的无线电磁波信号,只要调对了频率,所有接受终端都能接受到……并且因为是直接使用声音信息,因此也就相当于明码信息……别说保密了,连转译编码都不需要……主打的就是一个随便接受随便听。

    同样的,只要有一个接受终端,那么就可以接受所有设备支持频率的声音信号。

    同时声音信息的传递,可比单纯的文字信息传递更麻烦,如果想要传输远距离的话对发射设备也有更大的要求。

    所以经过军方评估后……这玩意很好,但是感觉不实用!

    尤其是无法保密的情况比较难搞,军方可不希望自己通过无线电话下达各种作战命令的时候,被一群好事者用收音机接受各种作战指令,甚至都有可能有好事者直接混入这个频道,使用发射设备传递声音信息。

    那不乱来嘛!

    至于说暗语,然后接受终端听了暗语后再转译……军方的将领们觉得脱裤皮放屁多此一举,这种情况直接用保密编码的无线电通讯就完事了……用不着使用什么无线电话。

    因此,作为军事通讯技术而研发的战场无线电话通讯系统……虽然名头挺好听的,但是也问题太多,因此目前依旧是作为一种储备技术而继续研发!

    怎么说呢,好歹要有一定的保密措施,最少要避免作战指令被随便什么人都能听到吧……就算土着听不懂,但是普通平民听到也不好啊!

    大楚帝国的军队,作战对象可不仅仅是外国土着……还包括国内潜在的各类敌人呢。

    你要是使用没有保密措施的通讯技术,回头有叛军出现了,你使用没有保密手段的无线电话,这不等于是把自己的所有军事动向都直接送到人家叛军手里了嘛!

    因此现在的军用

    无线电话通讯系统,还在进行后续研发,研发的目标主要是保密以及小型化问题。

    之前为军方研发出来的无线电话通讯技术的系统,那可都是大个头,比无线电报系统还要大的多。

    这玩意想要运转,都还得给它准备一台专门的发电机进行电力供应,也挺麻烦的。

    不过这玩意用于军用虽然问题多多,暂时还不靠谱,但是罗志学看到这东西后,第一时间想到的可不是什么战场无线电话通讯,而是想到了无线电广播和收音机。

    军用上有保密以及其他诸多需求,而且还要求设备要同时具备接收终点和发射终端。

    但是无线电广播可用不着这些东西……普通用户手里只需要一个简单的接收无线电信息的接受终端就行了。

    而发射的话,无线电广播站使用的发射设备可不用考虑什么体积和重量以及耗电问题,完全可以做的超级大……甚至直接把发射电线弄到几百米高的大楼楼顶上。

    同时可以采用各种波段,用于不同距离的信号传递。

    从技术角度去看,无线电广播的技术难度,可比战场军事用的无线电话技术难度低得多……

    这从原时空的技术发展脉络也能看的出来,无线电话系统要到三十年代左右才发展起来用于军事领域,比如飞机,二战爆发前的很多飞机就已经安装了无线电系统,用于飞机之间,飞机和舰艇,地面的电话通讯。

    如扶桑的96舰战二型,这玩意是三十年代中期的产物。

    等到后来,各国的先进坦克也陆续安装无线电话系统了。

    相对于军用无线电话技术的发展要延迟到三十年代,无线电广播则是成熟的更早,在原时空二十年代就已经出现商业化的广播电台了。

    至于技术突破那就更早了。

    而到了大楚帝国这边,用于军事通讯的无线电话技术,暂时来说还不成熟,实用性不大。

    倒是无线电广播系统有点搞头,同时罗志学个人也比较看重这些。

    毕竟无线电话在当代,甚至未来好多年里,受限于技术成本等因素是不太可能大规模民用的,只用于军事领域的无线电话系统,对罗志学而言作用不大,也没太大的兴趣……这些东西反正随着技术的持续发展,该有的都会有,同时需求也不是太急迫。

    而无线电广播的话,罗志学个人兴趣就比较大了,因为这玩意可以变成一种非常好的宣传载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