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重工精神

    第八十六章 重工精神 (第2/3页)

务正业的毛头小子,可在黄明远的眼中,这就是一个天才工程师,社会进步的重要推手。

    大隋的能工巧匠非常多,包括宇文恺、阎毗、何稠、刘龙、云定兴等人,从后世看,也是一等一的超级工匠。但这些人的本职都是官吏,搞技术只是兴趣爱好。

    不要以为能工巧匠都是地位低下之人,恰恰相反,其实在这个时代,能够成为发明家的都是有钱有地位的,普通人哪里有那个闲钱支持他大规模的开发研究。改良纸的蔡伦是太监头子;发明地动仪的张衡是尚书;发明水运仪象台的苏颂是宰相。这些人要么是大族子弟,要么是官场巨擘,就连那些捣腾出火药的没留下名字的道士,也是把水银、铅等各种贵重金属当玩意玩。

    让这些人去专门搞发明对他们是一种侮辱,哪怕让历史记住他们的正是这些看不起眼的发明。

    一个有天才雏形的黄衮让黄明远无限激动。

    不过一个食不果腹的年轻人能有这样的本事,的确让人难以置信。经过黄明远细致的了解才知道,黄衮其父曾经是北齐的中校署令,曾经跟着刘龙为齐后主修三爵台。

    北齐灭亡后黄衮之父沦为平民,黄衮兄弟便继承了其父的技术。

    黄衮之父是洺洲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人,在北齐一直是刘龙的老部下。刘龙在北齐灭亡之后因为声名远扬而入周为官,历职通显,开皇年间曾官至将作大匠。在建造大兴城的时候,刘龙与高颎参掌制度,代号为能。

    黄衮有个兄长叫黄亘,巧思绝人,也是个技艺高超之人。因其父之故,去长安投奔刘龙。黄衮在家养母,等着兄长发达,没想到这次河北大移民主要就是针对北齐故都魏州、洺州、相州、邢州的一群北齐遗民,黄衮一家也在其中,这才无奈来了丰州。

    提起黄亘,黄明远倒是有印象。

    之前去将作监的时候,有人提到过此人性强明,有巧思,这时候黄明远终于记起黄衮是谁了,《隋书》上有对其兄弟二人的记载。杨广每令其兄弟直少府将作。于时改创多务,亘、衮每参典其事。凡有所为,何稠先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