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巴蜀李唐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

    第八十七章 巴蜀李唐 (第1/3页)

    李渊进入巴蜀之后,并不是如想象的那般,虎入深山,龙归大海。

    此时的整个巴蜀,已俱为关陇家族所瓜分。虽然三十余郡望风皆降,但很多郡县,只是名义上的归附,原本的太守、郡尉仍掌握着权利,很多郡县,都是听调不听宣。

    对此,李渊也没有办法。

    巴蜀名义上投降,看得也不是他的面子。

    李渊失了关中,主力部队几乎丧失殆尽。虽然他还是那个大丞相唐王,可他要想坐稳屁股底下的位置,就得获得关陇世家的支持,否则在巴蜀之地,他是寸步难行。

    为了尽快的最大限度的收拢人心,李渊继续发挥他的封官本事,入蜀之后,便大封群臣。

    跟着他逃到巴蜀的旧部要封,这是忠臣;在巴蜀的关陇人士要封,这是根基;巴蜀本地的世家大族要封,这是维持巴蜀内部稳定的最重要一环;巴蜀周边愿意归附的蛮族也要封,这是稳定四境重要的一环。

    为此李渊前前后后封了五十多个国公,还有一百余个县公,整个成都小朝廷,真正成了国公满地走,县公不如狗。

    不过靠着这一手,李渊算是勉强维持住巴蜀的局面,获得了关陇和当地人的支持。

    李渊于是开始以蜀郡为核心,收取权利,收拢百姓,收敛财富。

    在政治上,李渊宽简刑罚,制定新律,“惟制杀人、劫盗、背军、叛逆者死”,其余一并蠲除。在用人上,李渊择贤选士,广招人才。在军事上,加强武备,在巴蜀大力推行府兵制,兵农合一,减少军事开支。在经济上,劝课农桑,蠲减徭赋,提倡节俭,禁行屠酤。在赋役上,初定均田租、庸、调法,推行租庸调制。币制上,废旧隋钱,效彷西汉五铢的严格规范,开铸新币。

    而李渊本人,也虚心纳谏,以身作则,厉行节俭。

    经过多项制度的推行和李渊的苦心经营,一年之内,李唐在巴蜀的经营体系开始顺利构建,赋税、兵丁也开始源源不断地流到李渊的手中。

    到了年末,李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