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二章 上洛之旅

    第二百零二章 上洛之旅 (第2/3页)

虽然是张嘴就来的鬼话,但朝廷方面还真信了,特别是官家的虚荣心得到极大满足,认为举国一致的光明前景就要出现。于是又派下敕使大原重德到江户,向幕府阐释了朝廷的三方面意见:一是征夷大将军应当仿照旧制入朝奏事,商定破约攘夷的国策;二是建议仿照“太阁大人”丰臣秀吉的做法,在诸藩中选出五大藩,作为幕府五大老,辅佐将军以供咨询国政;三是推荐一桥侯德川庆喜为辅政、越前侯(福井侯)松平庆永为执政,总理幕府政务。

    以上任何一条要是让“老乌龟”德川家康听了,棺材板绝对都压不住。不过现今形势比人强,国内非议之声不绝于耳,甚至有公家在运作弹劾幕府,德川家茂只能尽量缓和矛盾,以慢慢抽丝剥茧解决当今困局。

    好在虽然官家传敕令给将军,很是让幕府没有面子,但胜在所提意见也并不是太离谱。明显还是希望保持幕政体制,且对目前岛内的来“尊攘”乱局不认可,寄希望于幕府能够压制管控分歧,让国家重回正轨。

    德川家茂的表态非常好,基本采纳了官家敕令的意见,不仅同意在政事上听取萨摩藩、长州藩、土佐藩、肥前藩、越前藩等雄藩意见,同时任命一桥侯德川庆喜为将军后见职,相当于成了将军的监护人,任命越前侯松平庆永为政事总裁职,正式统领幕政,推进以“公武合体”为核心的政事改革。

    朝廷方面的考虑实际上很简单,就是觉得原“纪州派”的一干人等都被井伊直弼带坏了,一心就想着开国贸易,那么就把“一桥派”的人换上来,这样锁国攘夷还不是水到渠成?

    实际上这位官家想多了,虽然早先的“纪州派”与“开国派”是高度重合的,但“一桥派”与“锁国派”却并非一回事。因而除了朝廷和底层武士以外,实际上幕府将军也好、雄藩大名也罢都没有真的想要去破约攘夷的打算。

    幕府更多是希望对内团结、缓和局势,以便于腾出手来解决问题。雄藩则是希望借此机会获得更多权力,而“攘夷”不过是两方抛出来的一个“概念股”。

    越前侯松平庆永执掌幕政后,以团结诸藩消除分歧为最优先,开始推进所谓百政改革,实施人事改革,解散现任幕阁以重组,实施军事改革,重建陆海军制。同时,为缓解濒临破产的诸藩财政,幕府放宽了参觐交代制度,不仅参觐频次降低,还允许大名家眷离开江户,一下子受到了诸藩的极力拥护。

    至此,以“公武合体”为表象、以“举国一致”为核心的幕政改革似乎初见成效,剩下要做的,便是上洛给官家卖个面子了。

    对于将军入朝的事情,幕府内部争议很大,抛开几百年来的面子问题,主要担心的是安全问题。

    现今,由于公卿们煽动,大量浪士及诸藩轻格藩士居留京都,那怎叫一个乱字了得,刺杀暗杀都成了常态,如果将军前往,便必须先行肃清那些亡命之徒。

    这可不是什么好活儿,处置不好可能成为天下武士公敌,因而松平容保最先得知幕府有意任命自己为京都守护职时,那是坚辞不受的,他虽然对将军家算得上忠诚勤勉,但到底是不傻,知道接下这副担子可能的后果。

    但松平庆永搬出了会津藩初代藩主保科正之的《御家训》。这就很尴尬了,要知道《御家训》上写的清清楚楚,如果不听将军的话,那就不是会津松平家的子孙,这可就上升到藩主位置合法性的问题了,哪怕知道是个坑,松平容保也只好捏着鼻子跳了下去。

    其实在太一看来,松平容保还是该再硬一点,顶回去也就得了,按照现今幕府对诸藩实施的绥靖政策,也不可能真的因为松平容保不受命就把他撸了,说到底这位还是脸皮不够厚。

    虽然现今参觐交代制度已被更改,大名家眷不需要再留在江户当人质,但这赴京任职不是什么轻松的差事,松平容保本是打算独自前往的,但光枝有些担心,且不愿意与丈夫分开,便借口太一也要赴京都,最终说服了松平容保带上了自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