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朱棣与郑和的心思(求月票)
第114章 朱棣与郑和的心思(求月票) (第3/3页)
更好了!所以百姓对朱棣不能说恨之入骨,也是心里将朱老四的祖宗十八代都骂了个遍!郑和只是顺带的而已。
郑和也希望改变自己在百姓心目中的地位,这一点秦睿也是后来了解到,他只是在历史上看到郑和下西洋,备受后世吹捧,但脱离了时代背景的吹捧都是扯淡。
一将功成万骨枯,功成名就的人可以享受万人敬仰,名垂史册;但功成名就路上的那累累白骨,甚至连一领草席都没有,就被刨个坑埋了,甚至有人尸骨无存!谁去记那些默默无闻的人了?
在跟秦睿的交谈过程中,秦睿言之凿凿的语气,让郑和看到了希望,如果他能从海外带回高产粮种,他就是万家生佛,百姓能给他立生祠,世代享受烟火!宣威海外的丰功有了,抚育万民的伟业也有了,人生至此,夫复何求!郑和是打定主意要搏一把了!
朱棣听了郑和的想法之后,不由得也是心里震动。朱老四之所以搞永乐大典、北征蒙元余孽、下西洋,是因为他心虚。他杀了自己的侄子,历史上一个弑君篡位,得位不正的名声是肯定了,要掩盖这个名声,就要有煊赫的文治武功,以此来证明自己是天选之子。这和李二李世民是一个性质。
每个皇帝生前都会为身后事考虑,谥号、庙号他们都会考虑。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庙号太祖,作为继位之君,没有大的功绩,通常是以某某宗来定庙号。朱棣的功绩,目前来说当个太宗是没问题了,但要往“祖”上面努力,就必须有开拓性创举或者大功绩。因为礼法有规定,“祖,始也,言为道德之初始,故云祖也。宗,尊也,以有德可尊,故云宗”,简单概括起来就是“祖有功而宗有德”。
永乐大典算是文治,北征蒙元算是武功,下西洋可以说是扬名域外,剩下的就是百姓了!如果真如秦睿所说,将高产粮种从亚美利加弄回来,在大明进行普及,那么他的威望将再上一个台阶,那么一个“世祖”或者“圣祖”的庙号,应该可以了!这样后世就不会再拿他杀建文帝的事来说了,因为祖就相当于富一代创业者了!
郑和想去亚美利加,朱棣想提升自己在百姓间的威望,两人一合计,去了!
于是历史在这里拐了个弯,郑和改下东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