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诸葛北伐——门徒

    第二十章 诸葛北伐——门徒 (第2/3页)

    最终成为于国于家有用的人才。

    那么古代呢?

    尤其是汉末三国这种知识并没有被广泛传播,甚至被固话的时代,我们是如何培养人才的?

    靠家族传扬!

    比如当年的诸子百家先贤们拼命获得了知识,有了自己的一套理论,然后传给了自己的弟子和子嗣。

    这些人再在这个基础之上添加了自己的见解,然后传给了下面的那一代。

    以此类推。

    所以真正的知识和传承并不仅仅是那么简单的典籍,更多的是注释,是先辈们将这东西正式应用到了现实和官场之中,然后记录的注释和注意。

    这些东西,是那个时代独有的传承,这也是为什么当年诸子之争的时候,如家明明算不上什么显学之说。

    可是在后面却是异军突起,孔子最后也被称之为文圣。

    就是因为在孔夫子提出来有教无类之后,孔家同样也做出来了一件事情。

    那就是孔仲尼的十世孙孔安国在自家发生突发情况的时候,主动将《古文尚书》、《礼记》、《论语》及《孝经》全部翻译出来。

    然后广布天下!

    这应该是真正意义上第一次将自己的家学给送了出去,送给了天下。

    这是让天下真正意义的贫寒没有根基之人,有可能学到真正的学问,这才是儒家和孔家能够崛起的那个可能。当然了,这到了汉末三国之后,仍然开始出现问题了。

    毕竟在学问之上,还有一个词语叫做私心。

    大家得到了学识,或许也有那种将自己的学问广传天下的存在。

    比如汉末时期的陈家陈太丘,当年就是陈太丘带着自己的两个儿子,走遍了颍川大大小小所有的家族,说通了那些人。

    将自己的家学拿了出来,不管是多少,不管教什么,将这些东西,教导出去,告诉天下人,不能在故步自封下去了。

    这种人的存在,造就了颍川那近乎于BUG一般的存在,同样也是因为这种人的存在让这太下不断的传承了下去。

    只可惜,这种人他毕竟是少数的存在。

    知识虽然没有被固话,但却是被慢慢的压制住,限制在了一个个家族之中,外面虽然流传着些许学识典籍,可是这种情况却也是无法和家族之中的家学相比了。

    所以曹魏的人才济济是因为他们之中的太多朝臣都是家学渊源,自己有自己的一套培养人才的办法。

    但是蜀汉不行啊。

    众所周知,蜀汉仅仅剩下了一个益州之地,但是吧....就益州之地的世家这些德行,那当真是很尴尬了。

    所以益州世家在后面的虽然也开始陆续被重用了起来,但是在蜀汉中后期,也就是诸葛亮执政的那个阶段。

    蜀汉的官员体系,需要太多太多的诸葛手段。

    而想要将诸葛门徒,就一定要讲诸葛亮的用人做铺垫。

    毕竟这天下没有任何一个势力的创业比蜀汉的创业还要跌宕起伏,也没有谁能够被一次次打击之后一次次崛起。

    诸葛亮治国也算得上是一首慷慨悲歌!

    抓经济,立法典,治军戎,国政外交,打造辎重,著书创阵,调和内部,悍然北伐。

    这些道路就没有一条路不让他呕心沥血的。

    而在人力资源方面他更加是用心良苦了。

    首先他用人也是有着自己独特的规矩的。

    首先就是大胆启用,古代版的KPI考核直接将资历扔到了一边,这一点可以说得上是和江东新一代军神陆逊有了无比明显的区别。

    陆逊作为江东世家的代表,他自然有着自己的规矩和规则,那就是我要往上走的话,那必须要资历老的人先升上去。

    而且我要升上去的时候,还要提拔一下比我资历浅一些的人。

    这种办法几乎贯穿了半个江东政权,虽然江东立国最晚,但是这家伙孙家占据的时间长。

    但是蜀汉不同,在诸葛亮执政时期,他可是出了名的,时间短,人才少,地方小,危机大。

    所以诸葛亮用人十分的大胆。

    当年李严担任犍为太守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