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三章 暴君还是明君

    第四百四十三章 暴君还是明君 (第2/3页)

繁育。

    恐怕早已无从考证,如果有记载的话,他的功绩或许可以与已故的杂交水稻相提并论。

    “大王所言可是稷?”韩非一边吃小笼包,一边问道。

    小米是一种耐旱、耐瘠的作物,具有良好的适应性,易生长。正因为这些特性,在农业尚不发达的古代,它曾一度作为人们的主粮。

    夏商周时代, 粟和黍同属五谷, 粟(稷)还是当时的五谷之首。在汉代,有专门的农业官职叫“治粟都尉”, 主要管理粮(粟)仓。

    此外,小米在古代还被视作军粮,是名副其实的古代“国家储备粮”。秦朝李斯的《谏逐客令》中曾记载:“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

    “没错,稷经过培育和驯化,可以变得更加优良,干旱贫瘠土地也可种植。”诸葛策开口说道。

    “臣曾经吃过两回稷,有些粗糙,不及水稻细嫩。”韩非摇了摇头,没觉得诸葛策所言的小米有多好吃。

    “人需要适当食用粗粮,大舅哥养尊处优惯了,要多注意平衡保养。”诸葛策挺喜欢粗粮,前提不是天天食用。

    “要说养尊处优,恐怕连儒家都不上大王,各种美味佳肴,要不是忘忧酒馆出现,恐怕难以品尝。”韩非在桑海进学时,经常去有间客栈,那里的菜肴比忘忧酒馆差许多。

    “别用那群书呆子和寡人相提并论,他们整日就知道读书,用笔杆子胡说八道,照比以前的儒家圣贤差了太多。”诸葛策撇了撇嘴,倒不是他讨厌儒家,而是讨厌儒家读书人自视甚高的模样。

    “不知道伏念师兄听到大王杀这么多人消息,会不会连夜逃回到桑海城。”韩非把最后一个小笼包放进嘴里,舒服的叹了口气。

    “寡人巴不得伏念早点回儒家,在寿春学院白吃白喝,平时也不干活,还不如那群学生。”诸葛策把剩下的两个小笼包推到韩非面前。

    韩非突然想起来,在寿春学院的学生们,不管有钱还是有势,都要轮流值日,甚至于农忙时候,诸葛策会让学院老师组织所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