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我大清,人均廉吏能臣!

    第十二章 我大清,人均廉吏能臣! (第3/3页)

里的粮食,自然已经变成了银子。”

    宁阳县县城并不大,城中满打满算也只有三千来户人家,每家五十斤粮食,可不就是一千五百石左右?

    至于账面上的一万石存粮……

    区区一个只有三千来户的小县城,存那么多粮食干什么?等着老鼠吃还是等着灾年的时候开仓放粮?

    我大清有圣天子在位,自然是海清河晏风调雨顺,哪儿有那么多的天灾需要放粮的?

    就算退一万步讲,宁阳县真的遭了什么天灾需要放粮了,那官府也只需要保证救济灾民就行——士绅老爷们才算民,该发给粮食的就得发给粮食,那些泥腿子们算个毛线球,能有点儿麸子给他们就算不错了。

    所以,出现实际存粮与账面存粮不符的情况很正常。

    朱晓松瞥了一眼县衙门口悬着的那十几具无头尸体,干脆翻身上了案几,向着衙门口领了粮食但是还没有离去的百姓喊道:“都看到了?都听到了?”

    “刚才运粮的时候,大家伙儿也有人跟着去了粮仓,也亲眼看到了粮仓里到底有多少粮食。”

    “宁阳县的粮仓里应有存粮一万石,现在只剩下一千五百石,剩下的粮食都哪儿去了?”

    给了这些百姓一点儿消化的时间后,朱晓松又接着高声喊道:“咱们辛辛苦苦的种地,到头来换来了什么?”

    “换来的是欺压!是压迫!是剥削!这钱聋四十九年还没到,官府却把税收到了钱龙九十四年!”

    “这狗日的官府根本就没把咱们当人看!”

    “你们要是还有点儿血性,就跟着咱一起山上造反,推翻这狗日的朝廷!”

    “要是没有胆子,那就拎着粮食回家,咱不勉强你们!”

    朱晓松的话音落下,衙门前的百姓们又开始了面面相觑,过了好半晌才有二百来人站出来表示愿意跟着朱晓松一起造反,其中还有三十多个是乞丐。

    朱晓松忍不住有些失望。

    两百多人啊,看着是挺多的,但是把这个数字放到整个宁阳县来看,却又根本算不得什么。

    如此看来,县城百姓的生活到底还是要比农村百姓的生活强那么一点儿。

    如果再往深了想,那就只能说太祖爷所提出的农村包围城市这个战略是多么的英明了。

    想到这里,朱晓松也忍不住摇了摇头,对着衙门口的百姓喊道:“不敢跟咱一起造反的,现在就可以回家了!敢跟着咱一起造反的,把粮食交给你们的家人,然后到县衙来集合!”

    喊完之后,朱晓松便翻身跳下桌子,唤过朱老三跟刘二牛,吩咐道:“待会儿等人都来了,你们两个就带着他们先回山上,把人交给怀文叔,让怀文叔先带着他们。”

    “至于你们两个,明天还得再回来一趟,把山上赶制出来的手榴弹都带过来。”

    朱老三一愣,问道:“大哥?现在既然已经把宁阳县的这些狗官们都宰了,咱们不应该退回山上去?怎么还?”

    朱晓松呵的笑了一声,说道:“那郝太爷既然去了兖州府搬救兵,那咱们也不能让郝太爷白跑一趟吧?”

    “兖州备兵衙门既不比泰安兵备衙门,也不比济南兵备衙门,充其量也就是一千兵马。”

    “现在郝太爷带人来给咱们送装备,咱们若不趁着这个机会把他们给灭掉,岂不是辜负了郝太爷的一番美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