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当狗来遛

    第二十一章 当狗来遛 (第2/3页)

与国之欢心,那是因为吃稀老娘们把鞑清败坏的差不多了,放在糠钱剩世的时候,那是量中华之物力,祭万民之生死,讨一人之欢心!

    为了保住自己的项上人头和官帽子而杀良冒功,对于我鞑清朝的官老爷们来说简直就是再正常不过的操作。

    所以,大哥带人先砸大汶口,后砸泗水县,其实就是倒逼鞑子官府不敢杀良冒功?

    可是这么一来,鞑子官兵固然不会再杀良冒功,但是自家大哥想要跑到沂蒙发展根据地的想法也多半要凉——砸了泉林行宫,这不是打了钱聋老狗的狗脸?那鞑子不得像疯狗一样疯狂围剿?

    想到这里,朱老三忍不住有些头疼:“大哥,这么一来,鞑子官府倒是不会杀良冒功了,可是咱们……”

    朱晓松却呵的笑了一声,说道:“咱们怎么了?你是想说鞑子会像疯狗一样死咬着咱们不放?”

    朱晓松又不是傻子,当然知道该怎么做才对自己最为有利——坐视鞑子杀良冒功,蜇伏下来发展根据地,等以后实力壮大了再掀桌子。

    但是,这个世界上不是什么事儿都要看有利没利。

    如果单纯的从利害角度来看,那么全世界都应该学习鹰酱,以便于宼唯十九淘汰掉没钱的老弱病残,因为这样做不但省钱,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人口老龄化的问题。

    所以,当很多人以此来嘲笑鹰酱无能的时候,这些人是不是应该反思一下是不是自己太蠢?

    你不能因为种花家掏出一千多亿国库储备替百姓买单就跑去嘲笑人家鹰酱,因为种花家和鹰酱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制度,种花家是为百姓服务,鹰酱家是为资本服务,这个问题没有单纯的谁对谁错。

    所以,如果只是单纯的从利弊得失的角度出发,那么很容易就能得出一个结论:鹰酱的选择虽然不怎么人道,但是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却是最为有利的。

    这事儿放到朱晓松身上也一样——朱晓松自问做不到种花家那样可以不惜一切代价为百姓,但是也做不到像鹰酱一样冷血权衡利弊。

    更何况,就算是砸了泉林行宫,也不代表局面就会如朱老三所说的那样儿恶劣。

    朱晓松伸手揉了揉朱老三的脑袋,笑着问道:“小老三,从入冬到现在,宁阳一共下了几场雪?”

    朱老三有些摸不清朱晓松的想法,只能老老实实的答道:“一共下了两场雪。”

    朱晓松嗯了一声,说道:“一共两场雪,加一起还没有半指深,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朱老三自幼读书,不怎么懂得田地里面的事情,而略懂一些农事的朱老二却直接答道:“老话说大雪纷纷是丰年,大雪不寒明年旱,大哥是不是想说今年冬天就这么两场小雪,来年多半就会大旱?”

    朱晓松点了点头,说道:“老话还说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今年冬天没什么雪,明年的收成也多半好不到哪儿去。”

    朱老三疑道:“就算是收成不好,又跟我们有什么关系?”

    朱晓松差点儿被朱老三的单纯给逗笑:“收成不好,官府又要忙着剿灭咱们,哪儿还有功夫管老百姓的死活?百姓活不下去,他们会怎么办?”

    “如果没有咱们的例子摆在前面,可能很多人都会隐忍下去,可是有了咱们这个例子摆在前面,你猜,那些老百姓会怎么做?”

    “当老百姓纷纷揭竿而起的时候,鞑子就会疲于奔命,而这,也正是咱们的机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