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人手不够用啊

    第五十七章 人手不够用啊 (第2/3页)

的叛军,那些家业早晚都能回到自己手里。

    然而,比较搞笑的是,整个维县地区就没有任何一个乡贤士绅选择拿出家产,拿出自家招募的那些所谓乡勇,跟着莱州知府一起死磕孟良崮叛军。

    一个都没有。

    对于这些乡贤士绅们来说,孟良崮的叛军该死不该死是一回事儿,主动带着家产和家丁护院投靠官府那可就是另外一回事儿了。

    前者再怎么凶残,只要抛舍大部分家业就能保住小部分家业,同时还能保住一家老小的性命。

    而在莱州知府治下的后者,那根本就是吃人不吐骨头的饿狼,一旦把家产和家丁护院都交给官府,那么自己这个所谓的乡贤士绅也就没有什么价值了。

    正是出于这种考虑,所以整个维县的乡贤士绅们或者选择跑路,或者选择散去大部分的家产以静观其变,反正就是没人投靠鞑子官府。

    这种风潮很快就从维县扩展到了昌邑,继而又向着平度、高密、胶州、掖县、即墨等地扩散,最后所导致的结果就是整个莱州都人心惶惶。

    然后就出现了更加搞笑的一幕。

    莱州各地的知县老爷们眼看着孟良崮的叛军一天天逼近自己的治下,愿意给鞑子尽忠的就像之前的青州知府封哲茂一般选择贼来我死便是,不愿意陪着我鞑清去死的知县老爷们干脆就挂印而去。

    对于这些官老爷们来说,只要手里有钱,回头上下打点一番,到哪里当官不是当,何必非得留在莱州府等死,那不是有毛病么。

    就算是退一万步,我鞑清真就亡了天下,难道他孟良崮的逆匪就不需要官老爷们治理天下了?

    所以,这不是什么弃官而逃,这是明哲保身,这是留有用之身以待新朝。

    到了后来,就连莱州知府他老人家也干脆挂印而去,把个空荡荡的莱州知州衙门留给了朱二旦和耿税。

    本身没了那些县老爷们就已经很神奇了,等到莱州知府也挂印而去之后,整个莱州的鞑清官场也就算是彻底完犊子了。

    然后就轮到朱二旦跟耿锐开始头疼。

    之前就已经提到过,因为地瓜的存在,莱州府百姓的生活条件其实比沂州府百姓的生活条件要好一些,所以,对朱二旦等人的支持力度也就远不如沂州府百姓的支持力度大。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之前朱晓松在沂州府那边带人打土豪,打的土豪越多,孟良崮的叛军规模就增加的越快,很快就从几百人壮大到了数千人的规模。

    而在莱州府这边,朱二旦一路上倒是一直在复制朱晓松的打土豪模式,但是那些乡贤士绅们溜的太快,莱州府百姓的生活条件又相对好一些,以致于等朱二旦率兵拿下整个莱州的时候,他手下的队伍还是他带来的那两个营,莱州地区一共就多出来两百来号人,都不足以组建第三个营。

    如果仅仅只是这样儿,朱二旦和耿锐倒也不至于头疼。

    真正让朱二旦和耿锐头疼的,是整个莱州地区的农会,以及因为这些官老爷们挂印而去所空下来的县衙门。

    朱二旦熟悉农会,耿锐也熟悉农会,就连他们手下的那几个营级主官再加上那些连长排长班长们也都熟悉农会的事情,甚至把这些人全部转职到县衙门也能保证县衙门的正常运作。

    问题是朱二旦和耿锐毕竟是以攻打整个登莱地区为主,根本就不可能让手下那些营级主官和连长排长班长们转职到县衙门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